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第四节 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黑龙江省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石墨、水泥用大理岩、粘土矿、沸石矿、玄武岩、浮岩、火山灰、陶粒原料矿产、珍珠岩、饰面石材、玻璃硅质原料、硅藻土、陶瓷原料。 一、石墨 截至2005年统计,全省晶质石墨资源储量11382万吨,占全国探明储量80%,占全国探明储量第一位。...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
第七章 水气矿产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是一种赋存于地壳中的液态矿产,具可流动性、可恢复性,属可再生的动态资源。 黑龙江省地下水资源丰富,总体上可开采量有充分补给保证。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与可开采量分布不均。不同地区人为需求不同,造成各地剩余资源量差别大。大、中城市,工矿区,如哈尔滨、大庆、鸡西、...
第二节 矿泉水资源
第二节 矿泉水资源 矿泉水资源含多种微量元素用于医疗保健、制饮用矿泉水、提取回收微量元素及矿物质。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专门性调查,五大连池研究程度高、开发利用早。80年代末以来,矿泉水作为天然新型医疗保健饮品有较大市场需求,被视为投资少、见效快产业,开发热悄然兴起。 黑龙江省矿泉资源丰富,遍...
第三篇 应用地质
第三篇 应用地质 1986年,全省继续开展1∶20万比例尺平原区和1∶50万比例尺山区半山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区域普查,20世纪80年代末全省开展较大规模的矿泉水调查与评价。90年代初开展地热勘察与评价。基本查清全省水文地质条件和总结水文地质特征。到1995年完成全省区域普查任务。随着国民经...
第一节 水文地质特征
第一章 水文地质第一节 水文地质特征 一、地下水类型 地下水以储水含水层(体)空隙特征和岩性类别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裂隙微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及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玄武岩孔洞裂隙水,碳酸盐岩溶洞裂隙水5种类型。 (一)松散岩类孔隙、微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系地下水资源之主体,分布总...
第二节 水文地质分区
第二节 水文地质分区 一、分区方案 2000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志》中,按地下水系统划分松嫩、三江、兴凯湖和黑龙江水域4个地下水系统,按山地与平原(盆地)分为8个亚系统及39个子系统。为规划、开发、管理需要,以现行政市、县、区界为界区划,计算地下水资源量,列为附属方案...
第三节 地下水评价与开发
第三节 地下水评价与开发 一、资源评价 (一)资源量评价 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分布不均。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平原区占总资源量60%;山区资源量占总资源量40%。平原区中三江平原地区资源量最丰富,次之松嫩平原,但松嫩平原地下水资源量开发利用量大。小兴安岭城镇乡村密度小,开发利用量较小。鸡西、双鸭山、七...
第四节 矿床水文地质
第四节 矿床水文地质 一、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一)裂隙水充水矿床 矿体产于裂隙含水体(层)中,地下水以裂隙水为主要充水因素矿床。各类矿种裂隙水充水矿床以风化裂隙发育,多复合有成岩裂隙和构造裂隙构成裂隙含水体(层)。 1.风化裂隙水充水矿床 详查与勘探有林口县楚山、伊春市五营区等花岗岩石材矿...
第五节 矿泉水评价与应用
第五节 矿泉水评价与应用 矿泉水——在自然环境中特定的条件下,经物理、化学作用使有益于健康的气体成分、微量元素、放射性元素和其他盐类成分适量的富集于地下水中,可以饮用或医疗用的地下水,是一种天然宝贵的液态矿产资源。 一、类型、特点与形成模式 (一)类型 按成分分为锶、硅质或二者复合型天然矿泉...
第六节 地热评价与应用
第六节 地热评价与应用 地热是一种天然的能源资源,被称绿色能源。分湿热、干热2种。 湿热:地下水被地壳热源体传导成高温地下水。出地面水温20℃~40℃,属低温地热;40℃~80℃属中温地热;高于80℃属高温地热。 干热:地壳深层存在高出正常地温梯度(1℃/100m)高温热源。 一、类型、特征...
第一节 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第二章 工程地质第一节 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东部山地、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山地及平原中的孤山、残丘由各种不同类型岩体构成。黑龙江省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见表3-4。黑龙江省岩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表3-4岩石建造岩组结构分布及特征岩浆岩建造极硬、块状花岗岩类岩组块状 分布太平岭、那丹哈达岭东部...
第二节 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 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土体工程地质类型一级分类主要依据土体成因类型、粒度成分和主要工程地质特征,二级分类依据垂向结构特征。黑龙江省土体类型及特征见表3-5。黑龙江省土体类型及特征 表3-5 类型 成因 岩组 结构 分布及特征 一般...
第三节 区域稳定性
第三节 区域稳定性 一、地壳稳定性 依据中国区域地壳稳定区划和区域地壳稳定性定性定量评价结果,地壳稳定性存在4种状态。 区域地壳相对稳定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包括大兴安岭相对稳定带、松嫩平原相对稳定带、小兴安岭相对稳定带和完达山——张广才岭相对稳定带。活动断裂少、地震活动少、震级在3级以下,...
第四节 不良工程地质条件
第四节 不良工程地质条件 一、冻土 季节冻土遍布全省。冻深1.60~3.0米,北部3.29米。每年9月下旬和10月开始结冻到翌年5月和6月中旬解冻。冻深受气候、雪盖、植被、地形、水体、岩性和含水量等影响。岩土季节性冻结与融化,冻胀、冻胀抬起、冻裂、融陷、融冻泥流等引起道路翻浆构筑物裂缝、倾斜及倒...
第三章 环境地质
第三章 环境地质 二十世纪90年代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转为以环境地质调查为重点的综合性调查。在矿产勘查、矿山兴建、工程建设、新建开发区等方面进行环境地质调查与环境影响评价。部署区域性环境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农业地质调查、综合性环境地质调查、研究、评价及地质灾害调查等。
«
1
2
...
16981
16982
16983
16984
16985
16986
1698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