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道路
第五章 市政建设与公用事业第一节 道路 开发初期,主干道伊春仅有火车站至“街”内几条土路,多为东西走向。睛天尘土飞扬,阴雨或冰雪融化时节泥泞难行。 1952年,铺设两条沿伊翠铁路南北侧各3公里长的砂石路,为今日城中心主干道雏形。 1957年,铺设和平路、通山路、通河路、育林路4条砂石路。总长5...
第二节 排水
第二节 排水 1952~1964年,伊春无国家排水投资、排水规划、排水设施。只在干、巷道两侧挖修简易明沟。城区雨、污水,部分靠自然坡降流入伊春河、汤旺河,部分汇集低洼处,形成一些泡泊,靠自然蒸发平衡,南部有一条天然河沟,自西向东,收集附近地区雨、污水下泄汤旺河。到60年代初,生产、生活用地扩展,填...
第三节 防洪堤防
第三节 防洪堤防 1952年前,伊春城区无防洪堤防。1953年,城区发生洪水,立水2.8米,贮木场原木被大水冲走。当年,县政府组织临河企业,始建伊春河南堤。123出河场修第一中学至生产桥堤段,64场(今木材加工厂)修生产桥至桥下游东北向东转弯处一段。河堤全长3000米,高1米,顶宽1米,坡度1:0...
第四节 公共交通
第四节 公共交通 开发初期,城区人们徒步行走,50年代后,始有马车接送站。60年代,仍以马车为主,同时有人力三轮车用于接送站。部分单位职工搭汽车往来。直到1974年,市交通局投入5台客运车辆,开辟伊春区通往友好、翠峦、美溪、金山屯等近郊短途客运线路;同时,开通城区早晚各1趟,即军分区至火车站的接送...
第五节 供水
第五节 供水 1958年前,本市工业和民用水,多取自天然水源,或利用辘轳水井、半机械化水井。1959年,国家投资53万元,在伊春区西北伊春河南岸,破土兴建自来水一水源。翌年,续投74万元,建成直径8米、深9.5米石砌大口井1眼(泵房南侧1号井),176平方米砖木结构泵房1栋(土建部分),60平方米...
第六节 供热
第六节 供热 50年代初期,除林管局办公楼锅炉供热外;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居民均以木拌和少量的煤取暖。后期,南岔水解厂、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开始利用锅炉为居民楼供热,但户数不多。 60年代,出现用生产余热取暖。1968年,伊春木材加工厂利用废气供暖,由林管局锅炉房控制,输送到林管局办公室、机关单...
第七节 路灯
第七节 路灯 1960年,伊春区内开始安装20盏从长春市购进的单头凌镜白炽路灯。分置在今新兴中路、迎宾路段。 1978~1979年,路灯总数达136盏。分置在新兴中路、通河路、迎宾路、繁荣路、朝阳路、通山路、和平路。 1980年安装11盏,1981年安装34盏,1982年安装89盏,1983年...
第八节 绿化
第八节 绿化 1952年,林管局首次在庭院中心建直径4米花坛1处;在庭院的四周、甬道旁、花坛外围植野玫瑰墙252米,在野玫瑰墙内侧每隔半米植1株兴安杜鹃;林管局庭院以花坛为中心,由东北、东南、西南、西北4块方形绿化区构成管局庭院绿化轮廊。1953年,在林管局办公楼大门前两侧各植红松1株,楼前甬道南...
第九节 公园
第九节 公园 1983年后,始有北山公园,翠宾公园两座。 一、北山公园 座落在中心城北山,1983年始建,1984年国庆节开园。公园占地面积66.2公顷。1983~1985年,共投资334.5万元。其中,城市维护费为187.5万元,各区、局、厂、矿集资147万元。由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设计建筑...
第一节 房产管理
第六章 房地产管理与开发第一节 房产管理 伊春建县前,公产房屋缺乏管理。新建、拆除不通过有关部门批准,转兑、转借、转让、转租、房屋交换也不通过房产部门。为加强管理,县房产委员会发出《公有房产统一由房委会管理》的通知,要求凡是迁出、迁入、转兑、转借、转让、转租、交换的房屋,需由县房产委员会批准。因新...
第二节 房产交易
第二节 房产交易 一、私有房产交易 私有房产交易,始于建县时期,交易双方以立约形式,作为买卖的证据。 1978年初,城市建设管理局房产处根据市人民银行“单位不准买私人房产,如果买需要经过房产部门批准”的规定,开展私产交易管理。其形式为,买卖双方签订交易合同后(没有具体表格)到房产处进行认证,加...
第三节 租金
第三节 租金 1955年,县政府制定《关于我县公有房产租金统一执行》的规定,并经省人民政府建设厅批准,于3月1日执行。由于受林区住房“福利制”的影响,房租收缴很低。月租金每平方米平均0.05元。 1965年,特区公产房屋租金,根据省建设厅指示,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对公有住宅一律收费,特区房产...
第四节 住宅改造与开发
第四节 住宅改造与开发 老区改造 建县后,建造的公有房屋以简易,草泥结构为主。到70年代,由于自然损坏,加之缺乏及时维修养护,多出现墙皮脱落,屋面漏雨,居住危险。为改变此种状况,1974年始,对危房屋进行改造。至1985年,相继拆除危房屋198278平方米,翻建555196平方米。 住宅新区开发...
第一节 机构
第七章 环境卫生第一节 机构 1952年6月25日,组建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地区卫生队,集体所有制,从124贮木场抽调1名工队长任卫生队长,又从当地有户籍的居民中招收职工13人,(其中:1名会计,2名收费员);队址在今伊春区繁荣街西部租1处茅草房。1953年下半年,转为县政府领导,职工增加到30人,...
第二节 管理
第二节 管理 1952年,森林工业管理局地区卫生队成立前,中心城企事业单位和居民自建简易厕所,有的自己清掏,将粪便就近倒在草甸子或低洼处;有的由农民清掏,用作肥料;生产、生活垃圾也是自己清扫就近倾倒,无人管理;冬季道路积雪,无人清扫,多动员靠路单位和居民清理。卫生队成立初,主要清掏镇内单位厕所,粪...
«
1
2
...
8966
8967
8968
8969
8970
8971
897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