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设施与经费
第三节 设施与经费 一、设施 1952年,卫生队初建时,生产用的设备和工具简陋。清运粪便用木制长把连接薄铁制成的粪筒,将粪便从厕所下掏出,倒在木制的上口大、下口带阀门的粪箱里,粪箱固定在胶轮马车上。秋季,私人的5辆马车卖给卫生队,至此生产设备为集体所有。1953年,新增胶轮马车和部分铁锹、土篮子...
第八章 环境保护
第八章 环境保护 伊春山峦重迭,森林茂密,开发前动植物资源丰富,原始森林尚未受到人为干扰。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东北后,伊春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解放后,林区每年向国家提供大量木材。由于过量开采,森林生态环境急剧变化。70年代末,生态恶性循环加剧,诸如小气候异常,水源涵养功能削弱;水土流失带来土壤有...
第一节 污染源
第一节 污染源 一、水污染 1942年,在今南岔区西南岔河沿岸,日本建立汤旺河流域第一个木材加工企业东火锯厂。后又建了西火锯厂,而后相继在带岭、浩良河建木材加工厂。主要生产锯材,使水环境原始状态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但不十分明显,水中颗粒状污染物增加,局部水面鱼类捕杀量较大,污染物主要是油类且在汤旺...
第二节 危害
第二节 危害 一、林不 伊春林区,每年的木材采伐量与生长量之比为2:1.1980年虽然国家减少了木材生产任务量,但其比例仍为1.5:1.1956~1960年,采用大规模的皆伐,5年间皆伐面积达15.7万公顷,有些迹地变成了灌木林和荒山荒地。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滥砍乱伐出现的“四不象”伐区,...
第三节 治理
第三节 治理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伊春市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逐渐铺开。1973~1976年,筹建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并初步开展了工作;1976~1979年,对重点污染源进行治理,1980~1985年,逐渐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和技术手段管理环境。 一、行政管理 (一)计划管理 ...
第四节 监测
第四节 监测 全市环境监测工作发展情况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1972~1980年环境监测起步时期主要是以汤旺河水环境监测为主,在监测力量上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协作进行。其特点为调查多、阶段性强、时间长、参加人员广泛,而且是边干边学,逐步发展。1972年3月,地区有关部门和单位组成协作调查组在全面分析汤...
第一章 科技管理
第二十四篇 科学技术第一章 科技管理 1957年,成立伊春林区科学普及协会。1958年,改为市科学技术协会。1959年5月,成立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市科学技术协会合署办公。1960年,内设秘书、计量、林业、工业、农业组,1961年,副市长曹秀岩任科委主任。1964年11月,撤销市科委、科协、林业科...
第一节 科研机构
第一节 科研机构 1985年,全市有科学研究机构8处。其中,自然科学研究机构7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1处。共有各类科技人员19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的59人,初级以下职称的128人。 一、伊春林业科学研究院 1958年7月,建立伊春林区第一个林业科学研究所,隶属于伊春林业管理局...
第二节 科技队伍
第二节 科技队伍 林区开发初期,缺科技人员。当时,东北森工总局调来部分留用的伪满时期工程技术人员。新中国成立后,自己培养的第一批林业大学生、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和东北农学院及东北森工校(中专)毕业生等60余人来伊春林区参加开发建设。此后,陆续从北京、上海、南京、福建、沈阳、哈尔滨等林业大专院校分配毕业...
第三节 规划
第三节 规划 1970~1976年,地区科研课题安排,只是按省科委、财政厅每年拨的科研费进行,共安排科研课题141项,没有专门机构搞科研规划。 1977年,地区科技管理部门始有专人负责,安排科研课题21项。 1978年,地区科研管理部门设专门机构计划科始制定科研规划。地委常委会讨论决定,科技计...
第四节 经费
第四节 经费 1970年,省科委、财政厅始对伊春地区拨科学研究、中间试验、新产品试制3项科研补助费(简称砍块费)15.5万元,到1977年,共拨款201.10万元(包括重点科研项目31万元、情报业务补助费2.1万元)。年均拨款25.1万元。 1970~1985年,共拨科研经费789.23万元,年...
第二章 科技研究
第二章 科技研究 1948~I985年,伊春林区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92项;其中,国家级的2项、省级的17项、市级的28项,其他45项。
第一节 森林经营技术研究
第一节 森林经营技术研究 红松直播植生试验 50年代初,东北林务总局局长刘成栋和伊春森林工业管理局局长赵树森曾倡导采集红松种子,进行红松直播和育苗营造红松林。伊春森工管理局于1952年,在采伐迹地进行红松直播造林。 一、红松育苗研究 1952年,在带岭林业实验局进行红松育苗试验。接着,又进行...
第二节 木材生产技术研究
第二节 木材生产技术研究 1949年冬,东北林务总局副总局长张子良带人到伊春林区,对落后的生产方式进行了研究改革,先后来五道库林业局的桦川县采伐大队第三中队农民伐木工人李国有、翠峦林业局伐木工人刘金贵共同研究使用“弯把锯”采伐技术,控制树倒方向掌握一面倒、降低伐根、研究抽片加楔伐方法。总结出根据不...
第三节 林产工业技术研究
第三节 林产工业技术研究 一、木材加工技术 1973年,朗乡林业局木材加工厂改造2台大带锯,使工人上料、翻木、卡木等笨重操作改为机械化,将过去靠人工摇尺进锯改为数控摇尺进锯,使每台大带锯由原来的9人减少到3人,把主力锯改成辅助大带锯锯割原木,使整个锯材工艺形成用1条传送原木链子、4道大带锯、4道...
«
1
2
...
8967
8968
8969
8970
8971
8972
897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