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第四节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一、教育 1958年,伊春林业学校、林业卫生学校先后成立。不久,林业卫生学校移交松花江行署,更名为松花江卫生学校,迁往安达县。1961年4月,林业卫生学校重新设立。 1962年,林业学校并入牡丹江林业学校,林业卫生学校并入伊春林干校。1964年8月,林管局批准,在伊春...
第五节 师范教育
第五节 师范教育 1958年,伊春师范学校成立。1959年,共招幼师、初师、简师、中师8个班。1960年,招简师2个班;1961年,招中师1个班;1962年,停办,未毕业的中师1个班交市一中代管。 1965年5月,林业部批准成立特区工读师范学校。1977年1月10日,校名为“伊春师范学校”、“林...
第六节 高等教育
第六节 高等教育 1978年3月,伊春市始办高等教育。在伊春师范学校招收数学大专班1个。至1985年,该校先后办起中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英语专业大专班22个。 1979年9月,伊春教育学院承办中文、物理2个大专班,1980年又招收1个数学班。由伊春师范学校颁发毕业证书。 1984年5月...
第七节 职业技术教育
第七节 职业技术教育 一、职业高中教育 1980年,嘉荫县、伊春区、美溪区、金山屯区办了6个农业职业高中班,招生346人。1981年,双丰、桃山、带岭、美溪等17个区(局)共办60个职业高中班,在校生达1710人。翌年,铁力木材干馏厂建立职业中学,是伊春市第一所职业中学。 1983年,桃山林业...
第一节 扫盲
第四章 成人教育第一节 扫盲 伊春林区开发初期,文盲比例占85%以上。1952年,中国农林工会南岔区委员会成立了扫盲办公室,负责扫盲工作。稍后,伊新、带岭等地开展扫盲试点工作。 当时,扫盲以会者为师,教材使用统一的“扫盲识字课本”。以办识字班形式,对职工和家属中的文盲进行教育。当年,全县组织识字...
第二节 职工“双补”教育
第二节 职工“双补”教育 1981年,市工农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全市职工文化现状决定,1968~1980年初高中毕业的职工以及未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三级以下的青壮年技术工人,均应补学文化及专业技术课,以达到初中毕业水平及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在全市227137名职工中,有99719名为双补对象。 一、文...
第三节 职工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第三节 职工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一、教育 市职工中等技术教育创办于1950年8月,当时森管局在南岔林业局成立干训班,负责培训技术工人和基层干部,学校共有教职工16人。其中,兼职教师4人,学生200名。设统计、计划、木材检尺、森林调查4个专业,学期为3个月。1951年6月,森管局在南岔培训班的基础上...
第四节 职工高等教育
第四节 职工高等教育 一、教育 1966年前,伊春市仅有“带岭林业实验局森工职工大学”一所,隶属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领导。“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创办“七·二一”大学28所。1978年,经整顿后,保留的有伊春林机厂、南岔木材水解厂、南岔区、西林铅锌矿和西林钢铁厂“七·二一”大学,共有教职工100人,...
第一节 少数民族教育
第五章 其他教育第一节 少数民族教育 一、朝鲜族教育 1934年,铁力县公司屯朝鲜族小学成立。 1946年,带岭成立朝鲜族完全小学1所,设2个复式班,初小4个学年;高小2个学年各设1个班。全校共有学生70名,赵德律、崔权一等4人任教。 至1951年,先后有南岔区浩良河镇北阳村朝鲜族小学、南岔...
第二节 特殊教育
第二节 特殊教育 一、小学聋哑班 1959年,省教育厅和民政厅在绥化举办特殊教育学习班,培训盲聋哑教育人才。伊春市欧洪林、曹淑芳2名教师参加学习。9月,伊春市在伊新区育林小学校内设班招收聋哑人19名,学制6年。课程有语文、算术、会话、图画、音乐、体育等。 1960年9月,聋哑班迁到伊新区黎明小...
第一节 师资结构
第六章 教师第一节 师资结构 1952年,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师225人。其中小学教师221人,中学教师4人。在小学教师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19人,高中肄业及初中文化程度162人,初中肄业及以下40人。 1962~1965年,特区中小学共有教职工4684人。其中,小学教职工3533人,教师3004人...
第二节 教师培训
第二节 教师培训 1955年7月,县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函授辅导站成立时,有工作人员3名。辅导站教师以“背包办学”,送教到校的办法实施教师培训。到1958年,全市累计接受辅导1.5万人次。 1973年,伊春教师进修学校招收数学、语文2科中师函授生500人。 1978年,伊春地区教育学院从报考普通院...
第三节 教师待遇
第三节 教师待遇 1959年1月,伊春市文教局《关于中小学试用教师转正及评定工资的通知》规定,凡是转正人员一律执行批准的工资级别。 1960年,伊春市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评定和提升全日制中小学教师工资级别的暂行规定》及《黑龙江省伊春市人民委员会关于1960年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工资调整的几点意见的通...
第七章 勤工俭学
第七章 勤工俭学 开发时期,中小学勤工俭学以种校田为主。1958年后,重点为参加林区公益活动、小秋收、捡废物、修旧利废、炼钢铁。“文化大革命”期间,主要是学工学农,开门办学,两办(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两挂(厂校挂钩、社校挂钩)。1977年后,以校办工厂为主。 1981年,全市校办工厂发展到...
第一节 小学勤工俭学
第一节 小学勤工俭学 小学勤工俭学以铁力县为最早(1946年)。当时,由政府拨给各小学校田地,做为活动基地。1947年,田升区各小学有旱田10公顷、水田8公顷。南岔区北阳朝鲜族小学有水田6亩、旱田4亩。1948年,桦阳村小学有地2亩。这些校田种植蔬菜、大豆等,所得收入用于购置文体及办公用品。 5...
«
1
2
...
8970
8971
8972
8973
8974
8975
897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