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 土地改革,推翻了地主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个体农民所有制,彻底根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社会主义改造是改变个体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劳动人民集体所有制的运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分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四个步骤。 互助组 1948年春,县组织工作组,深入农村作了全...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春,县里首先在比较贫困的青山乡试点了13个生产队。其中:钢铁4个队、建设5个队,经过一年试点,13个生产队的粮食普遍增产30%,社员收入增加40%,从此甩掉了落后队的帽子。 1983年春,各乡、镇全面试行了联产承包...
第五节 经营管理
第五节 经营管理 互助组时期 互助组是农民分得土地后,自愿组织起来的新型生产单位。生产资料私有,个体经营,在分配形式上是“等价交换”自愿互利为原则,牲畜、农具集中使用分散管理,实行人与人、人与畜、畜与畜换工插犋,分配以户自负盈亏。 初级社时期初级社是以土地、牲畜入股。然后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一是...
章下序
第二章 种植业章下序 勃利县的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为主。解放后。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优良品种的引进,耕作制度的改革,科学种田的实施,植物保护的强化,经营管理的逐步完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向国家提交商品粮逐年增加。 提交商品粮统计表 单位:万斤、市斤
第一节 作物面积种类
第一节 作物面积种类 民国时期地多人少,地主、富农、自耕农占有土地,种植作物种类多以私人经营者的意愿而增减。主要作物是大豆、高粱、玉米、谷子。其中:以高粱种植面积比例较大。其次是供给口粮和饲草的玉米和谷子。小麦是根据劳动力多寡情况而种植,因小麦种植早,不铲趟,收割在农闲期,所以它是调整劳力的品种,...
第二节 经济作物
第二节 经济作物 勃利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是亚麻、甜菜、烤烟、药材、苘麻、油料等。亚麻 1938年勃利建立亚麻厂,开始种植亚麻。平均每年种植6万亩左右,年产6900吨,产值300万元。 亚麻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一览表 甜菜 从1956年开始大面积种植,主要是为佳木斯友谊糖厂提供制糖原料。1957年...
第三节 耕作制度
第三节 耕作制度 农业耕作制度改革可分为3个阶段。 旧耕作制度阶段,新中国成立前,主要生产农具是木制弯钩犁和耲耙,耕作方法为垄作,一扣、二耲、三搅地。大豆、玉米是破茬撒种靠趟的耕作方法,谷子是选择大豆、玉米、高粱茬耲种,小麦是用对犁老垄掏等方法。垄作好处是,能提高地温。便于灭草,防涝,这种制度一...
第四节 栽培技术
第四节 栽培技术 新中国成立以前,农业生产主要以农业24节气的农谚为依据掌握播种期,“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1958年大跃进年代,由于农业生产瞎指挥,在播种期上也吃了不少亏,使农民遭受了严重损失。1962年之后,较好地掌握了播种期,每年都在清...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勃利地区垦荒至今近70年,在土壤中含病菌较多,虫害也较严重。 病害 禾谷类黑穗病(乌米),主要有小麦散黑穗、腥黑穗;谷子、糜子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散黑穗、丝黑穗(包乌米)。解放前,上述病害都很严重。据材料记载玉米、高粱发病率严重时达10—50%。水稻稻瘟病,个别地块竟达6...
第六节 种籽
第六节 种籽 新中国建立前,粮食生产主要靠农家品种,农民自选自用。1950年后,农业部门把种籽工作列为主要增产措施。全县改良推广品种有: 小麦 早期是“火麦子”,虽然早熟,但产量不高。1921年(民国10年),种植“大青芒”、“土光头”,抗病力虽差,但也一直种到1948年。1949年开始推广优良...
第七节 农田建设
第七节 农田建设 农业合作化后,特别是高级社,人民公社时期,每年春、冬两季都搞农田建设。1958年全县统计,除西部涝区之外,在平川地中,治理易积水面积3万余亩。在大跃进年代里,通过掺砂和炉灰改土的办法,改造土壤3.6万亩。仅抢垦元发村就改土450亩。 1956年从初级社开始,在双河、吉兴、永顺、...
第八节 肥料
第八节 肥料 积肥造肥工作,从1957年开始,各高级社把造肥列为一项主要增产措施,每个社要建立三专队伍(专人、专马、专车),1957年有三专队伍318个,积肥车318台,牲畜542头,人员440人。到1963年发展到655个生产队,车645台,牲畜1127头,人员840人,1971年实现了队队有专...
第九节 土地管理
第九节 土地管理 1931年(民国20年)7月1日,县公署颁布了土、石采用规则17条。其中第5条规定,土地为公有,没有许可证书不得随便取土取石;第1条规定,公用土地不超过500公亩(1公亩等于100平方米,下同),私用不超40公亩,被批准使用者要交土地使用费。伪满洲国县公署设有土地管理股,对土地实...
章下序
第三章 养殖业章下序 本县山区面积较大,具备发展多种经营条件,养殖业分布所有村屯,连接千家万户。每年全县养殖业平均产值可达1300万元,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支援了出口创汇。
第一节 畜牧饲养
第一节 畜牧饲养 1957年,全县有马15871匹,比1949年增长15.8%;牛6373头,增长10.5%;猪50990头,增长19%;羊8367只,增长2.7倍。 人民公社化之后,把初级社饲养大牲畜的好经验好办法,全部推翻,来个饲养大集中,由于管理不善,三年自然灾害,饲草饲料奇缺,造成大量牲...
«
1
2
...
9308
9309
9310
9311
9312
9313
931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