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防疫灭病
第四节 防疫灭病 1962年以来,本场畜牧兽医人员对牲畜疫病始终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 1958年建场时缺医少药,只有两名中兽医,骑着马,挎着诊包到各个生产队巡回医疗。水平不高,诊断不确,下药不准。 1959年,从苏联引入的苏联杂种马爆发马传贫,不久蔓延全场,当年死亡498匹。...
-
第五节 技术人员培训与队伍的发展
第五节 技术人员培训与队伍的发展 1958年,场建当时只有两名中兽医。随着牲畜的增多、畜牧业的发展,1959——1963年,陆续调入一批畜牧兽医专业干部,主要有陈非,辛福盛,李永和,王子山,周士涛,洛阳、刘志邦、李光庄等。同时在场内干部中选派一批人员到省商业学院学习兽医专业(有杜柏音、谷庆富...
-
第六节 自然和人为事故
第六节 自然和人为事故 1959年4月2日,荒火燃遍全场,烧死本地马18匹。 1972年3月11日,三队羊舍原油炉失火,烧死成羊,羔羊211只。 此外,27年来各类牲畜冻死、烧死、蜷死、压死、勒死,跑死,雷击死,累死,破伤风死……为数不少,无法作详细统计。 ...
-
第一节 草原管理站的建立
第二章 草原管理第一节 草原管理站的建立 建场后的十几年中,没有设专门机构来管理草原。随便放牧,随便割草,盲目掠夺只取不育。以后鉴于草原日益沙化,碱化,退化,逐步认识到草原管理的必要性,于是,在1978年建立场直属队级的草原管理站,站长曲永富,干事杨跃朋。1981年改为科级单位,站长刘万和...
-
第二节 嫩江农场管理局对牧场草原的调查
第二节 嫩江农场管理局对牧场草原的调查 1982年嫩江管局科研所承担总局《草原综合治理研究》课题,计划对绿色草原牧场进行草原资源调查,恰值省畜牧局为完成国家科委,国家农委关于《重点牧区草场资源调查和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自然条件的研究》任务,组织松嫩平原草场资源调查。鉴于两项调查内容基本一致,...
-
第三节 草原管理
第三节 草原管理 一、草原改良 1979年以采,草原管理站组织各生产队在草原上补种碱草17.246亩,松土44,098亩,施肥2,940亩。 1981年松土(浅翻)补种碱草的草区;亩产干草160.7斤比没松土没补种地块增产90.7斤,增产近1.3倍。 1983年松土、补种、...
-
第一节 机构沿革与领导人更迭
第三章 农业第一节 机构沿革与领导人更迭 一、农业科室 牧场初建时,由经营管理组主管全场农业及其它各业生产,组长李进武。1959年组建生产科,接替经营管理组工作,科长山场长助理杜雨华担任。1966年5月,革命委员会成立,下设生产组,接管生产科工作,组长李永和,农业技术员吕学忠。197...
-
第二节 农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农业发展概况 小麦晒场。 张智慧 摄 1958年建场初期的经营方针是以畜牧业为主,少许的农业生产是为了补助人的口粮和畜牧饲料的不是,所以从1958年到1963年六年时间里,全场粮食作物面积才增至13,530亩。粮食大部分靠外调。 当时,因草原面积人,搞掠...
-
第三节 作物种类及播种面积
第三节 作物种类及播种面积 目前,牧场主要栽培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高粱。但建场以来,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年年有变化。1975年,小麦面积占粮豆总面积的38.5%,玉米33.6%,其它占29.7%。经过多年米的经验,在绿色草原这块风沙干旱,土质瘠薄地区,种植玉米相对比较稳产。所以,自1980年...
-
第四节 农业主要技术措施
第四节 农业主要技术措施 一、施肥 1958到1960年,开荒地不施肥,以打快拳为主,当年开,当年种,明年弃,再开荒,这就是“年年开荒地,岁岁弃耕田”。1963年开始,牲畜总数逐年增加,肥源充足,上地以农家有机肥为主。1966年开始施国产硝酸铵和过磷酸钙。1977年以来,施用从美国,日...
-
第五节 自然灾害
第五节 自然灾害 建场27年来,有据可查的旱灾十年,风沙干旱交相侵袭八年,春旱秋涝加早霜一年。这些灾害除1983年麦熟季节阴雨连绵有1,650亩麦田遭受涝灾外,其它都是全局性的。 附受灾情况统计表。 受灾情况统计表 ...
-
第四章 农业机械
第四章 农业机械 建场初期,根据大面积开荒的需要,农业机械年年增多,到1961年链轨拖拉机增至2台,胶轮拖拉机增至7台,机务人员增至14人。1962年领导鉴于牧场财力不足,无法使各种农机具配套成龙,单纯养些拖拉机不但作用不大,而且还白拿折旧。为此,当年年末,只留一台胶轮拖拉机,一名驾驶员,大...
-
第一节 机构沿革与领导人更迭
第一节 机构沿革与领导人更迭 1959年,全场只有一台德特—54链轨拖拉机和一名驾驶员,在四分场一队(现在的一队)开荒,归四分场领导。1960年,场成立机械科,陈传法任科长,倪永坤具体负责机务工作。拖拉机都集聚在总场院内,由机械科统一管理。1961年末,绝大多数拖拉机和机务人员调出,机械科撤...
-
第二节 农机发展概况
第二节 农机发展概况 1967年开始,牧场农机队伍重新组建,当时有两台链轨拖拉机,一台东方红—54,一台东方红—75,各种农机具10台(件),机务人员11人,其中有赵光农机校毕业的石坤、张志杰。 1973年,牧场归嫩江分局管辖后,农机有了较快的发展,当年链轨拖拉机增至10台,胶轮拖拉机...
-
第三节 机耕概况
第三节 机耕概况 1973机播面积为4,100亩,机械中耕面积为2,000亩,机收面积4,000亩,当年实际机耕面积15,000亩。到1984年机耕面积增至54,934亩,机械中耕面积增至53,919亩,机收面积22,326亩,实际机耕面积53,634亩。 绿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