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农业学大寨
第四节 农业学大寨 1978年3月,牧场召开了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会议。大会表彰了农、牧、工业先进单位18个,先进个人156名。 大会制定了牧场1973—1980生产建设规划,具体内容如下: 规划指标: 农业计划,1980年达到耕地面积10万—15万亩。1978年开荒5...
第五节 恢复经济责任制
第五节 恢复经济责任制 1980年2月8日,牧场制定了奖励办法。各生产单位实行基本工资加奖励的办法,基本工资按月薪日记形式发给,奖励部分实行阶段作业,超额奖和年终利润奖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克服平均主义,破除“铁饭碗”,“大锅饭”现象,根据总局规定...
第六章 改革创新时期(1983年1月—1984年12月)
第六章 改革创新时期(1983年1月—1984年12月) 牧场建场以来,由于经营方针多变,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优越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内在潜力没有很好地挖掘;牧业生产不具规模,不够科学,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仅限于自给性生产,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低,经营连年亏损的局面。建场26年来,仅...
第一节 领导班子的调整
第一节 领导班子的调整 牧场原有场级干部八人,科级干部12人,队级干部88人。近几年来,场领导虽然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部分调整,增加了有专业知识的中青年干部,但总的看来,平均年龄偏高,文化水平偏低,专业知识偏少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八名场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为53.5岁,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仅两人,...
第二节 落实经济责任制
第二节 落实经济责任制 1983年年初,场领导根据中央[1983]1号文件和湛江农垦工作会议精神,参照依安农场的承包办法制定了《绿色草原牧场一九八三年经济责任制方案》。《方案》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采取场对队,队对组(户或个人)两级承包的办法,在全场推行“定额上缴,全奖全赔,盈亏大包干,取...
第三节 整顿财经纪律,改革完善管理制度
第三节 整顿财经纪律,改革完善管理制度 由于十年动乱的破坏,牧场的财经,产品、物资等管理制度一直处于残缺不全状态,有的有章不循,有的无章可循,造成管理混乱,漏洞很多,损失浪费严重。为此,1983年,场党委在调查组协助下,在1982年财务工作检查的基础上,注意狠抓了财经纪律整顿工作,组织财会...
第四节 改革经济管理机构,调整劳动力结构
第四节 改革经济管理机构,调整劳动力结构 牧场各生产队多属农牧结合的小型生产队。队型虽小,但管理人员俱全。这种“头重脚轻”的现象加重了第一线农牧工人的负担。1983年,场领导和整企调查组组成联合工作组。经过调查了解,作深入实际的工作,把管理人员由12人减为六人,减少50%:非生产人员由占职...
第五节 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第五节 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 1983年3月31日,牧场《党委会议制度》公布。9月17日《场规,场纪》公布,以后各生产队又制定了《队规民约》。10月1日场党委发出《党支部建设制度》。11月12日,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通过了《场长工作条例》。场党委,场行政领导,各队级干部以这些规章制度为教材,分...
第六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第六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1980年,嫩管局授予牧场技术职称人员12名,其中农艺师3名,畜牧师1名,兽医3名,农机工程师1名,农机技师1名,会计师1名。同年,牧场授予本场技术职称人员34名,其中,助理畜牧师3名,助理兽医师3名,助理农艺师3名,农机助理工程师1名,水利助理工程师1名,助理会...
第七节 场区规划和改水治氟
第七节 场区规划和改水治氟 1982年,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活动月,在场党委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牧场的两个文明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1983年开始由治理“脏、乱,差”入手,逐步走向综合治理,向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发展。为了搞好场容建设,1983年初根据牧场的实际情况,拟定了规划方案,...
第八节 经济效益
第八节 经济效益 1983年在历经春季暴风雪的袭击,春季多雨成灾和全年严重低温的情况下,场领导和全体职工奋发图强,知难而进,战天斗地,抗灾夺丰收,夺取了粮食总产,单产,年总产值,经营利润和植树造林及羊草收获六超历史的显著成绩。农业,粮食总产874万斤,亩产250斤,产值147,35万元,盈...
第一章 畜牧
第四篇 经济第一章 畜牧 牧场的畜牧事业是从艰难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逐渐稳步发展起来的。从建场的1958年至1961年,由于受“大跃进”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影响,方针多变,贪大求全,盲目冒进,没有考虑客观条件,大批引进畜禽,结果由于畜牧兽医人员少,技术水平低,没有经营管理经验,饲料来源...
第一节 体制沿革与领导人更迭
第一节 体制沿革与领导人更迭 1958—1864年7月,由总场生产科的畜牧业干部主管全场牧业生产。五个分场各设两名兽医,十个生产队都有牧业组。1965年1月——1966年牧场归省农垦厅管辖,撤销分场一级建制。10个农牧兼营的生产队,每队都有畜牧队长并配有兽医技术员各一名。1968年5月,场革...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1958年,牧场的经营方针是以黄牛、马为主,当年从哈尔滨市周围各县购入1,740头黄牛,从自治县和临近县买入300匹本地马,又通过小额贸易从苏联引进581匹杂种马。黄牛进场不久就发生了牛肺疫,疫情逐渐蔓延,三个月时间共死亡,宰杀950头。到年末生畜存栏:黄牛1,487...
第三节 牲畜饲养管理
第三节 牲畜饲养管理 27年来,为了牧场事业的发展,全场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在经营管理,繁育改良,饲养方法,疾病防治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经营管理 1962年3月,全场职工代表大会制定了畜牧生产管理办法35条,要求畜牧生产战线树立三大观点(政治,生产,群众),履行一条公式(从生...
«
1
2
...
15751
15752
15753
15754
15755
15756
15757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