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后记
后记 《黑龙江省志·公共图书馆志(1986~2005)》(以下简称《公共图书馆志》)由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承编,并在黑龙江省图书馆设立《公共图书馆志》编纂办公室,各市、县图书馆确定馆志编写人员,历时十八载,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公共图书馆志》的编纂,是在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统一部署,省地...
领导视察
图片专辑领导视察1999年9月,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右二)视察嫩江县图书馆并题词2001年8月,黑龙江省省长宋法棠(中)等领导视察黑龙江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并召开现场办公会1997年3月,文化部副部长艾青春(右三)在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贾宏图(左三)、副厅长刘经宇(左四)陪同下视察黑龙江省图书馆2000...
馆舍
馆舍1930年在齐齐哈尔市龙沙公园建成的黑龙江省图书馆,现为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古籍藏书楼“万卷阁”1962年在哈尔滨市文昌街建成的黑龙江省图书馆1990年建成的哈尔滨市图书馆2003年在哈尔滨市长江路建成的黑龙江省图书馆①1986年建成的伊春市图书馆②1999年建成的宁安市图书馆③2004年改造而成的...
馆藏古籍
馆藏古籍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藏(唐)贞观三年唐人写卷子本《鹖冠子》黑龙江省图书馆藏(元)元统二年刻本《韵府群玉》哈尔滨市图书馆藏(北宋)刻本《吴越造塔像残本》齐齐哈尔市图书馆藏(明)正统元年金写本《慈悲水忏法》①黑龙江省图书馆藏(明)遗经堂刻本《纲鉴正史约》②牡丹江市图书馆藏(明)天启五年刻本《管子》③...
业务活动
业务活动1979年5月,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成立大会在哈尔滨市召开1987年,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首届业务技术竞赛在佳木斯市举办1988年7月,齐齐哈尔市公共图书馆在讷河图书馆召开图书开架工作现场会1988年,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召开为“星火计划”服务中心馆馆长会议1990年,中国黑龙江省图书馆代表团...
《黑龙江省志》总编室
《黑龙江省志》总编室 总编辑: 付晓光(2003~2004) 刘学良(2004~2008) 于莎燕(2008~2016.6) 李海涛(2016.6~2018.6) 孙东生(2018.6~) 副总编辑(常务): 孙景钰(2003~2011) 隋 岩(2011~2017) 何伟志(2...
《黑龙江省志·统计志》编纂委员会
《黑龙江省志·统计志》编纂委员会 主 任 贲起利 李志范 王雁南 常务副主任 李玉涛 副主任 刘树胜 王怀生 张玉平 何玉彬 孙德滨 葛 新 委 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 卜一民 刁玉兰 王 飚 王滨泽 及顺来 古毅明 吕学山 刘卫国 刘春声 牟为民 朱昌延...
《黑龙江省志·统计志》编辑人员
《黑龙江省志·统计志》编辑人员 主 编 刘春声 副主编 朱昌延 李树萱 撰稿人 朱昌延 李树萱 张玉华 王占一 侯玉环 王艳平 王 彦 陶维丽 贾国庆 刘淑敏 姜晓娟 王志云 金 刚 秦学林 徐 丽 李福生 蔡 丹 邵培霖 周 琦 刘春声 李彦斌 张剑锼 刘从容 ...
编辑说明
编辑说明 一、本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国家、黑龙江省有关规定编纂,力求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断限内黑龙江省统计事业的发展与变化。 二、本志为黑龙江省第二轮修志规划中《黑龙江省志》分志。 三、本志...
概述
概述 统计记载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从1986年到2005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20年来,全省统计工作坚定不移地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本省实际,...
第一篇 统计报表
第一篇 统计报表 以全面统计报表为主的调查方法体系,是在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统计调查对象日趋复杂,人为干扰因素增多,统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增大,而社会各方面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统...
第一章 统计制度方法
第一章 统计制度方法 统计设计管理是统计活动的基础。它是对统计调查对象、统计范围、统计内容、统计标准、统计方法的规范和统一。改革开放以来,统计制度方法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尤其是1986年以来,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步伐加快,实现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前苏联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向联合国制定的新国民经济...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轨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轨 国民经济核算是在宏观上对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或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描述、计算和测定,反映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结构、增长速度和效益等。它是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框架。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和各省、区、市一直采用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改革
第二节 统计报表制度改革 由于历史的原因,1986年以前多年来一直采用“条块结合”的方式来取得全省性的统计资料。这种报表报送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理顺统计资料报送关系,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省统计局《关于改革国家统计报表报送体制的报告》,从1986年开...
第三节 统计调查体系改革
第三节 统计调查体系改革 一、周期性普查制度 按照全国的统一部署,先后开展了第三产业普查(1993年)、工业普查(1995年)、基本单位普查(1996年、2001年两次)、农业普查(1997年)、人口普查(1990年、2000年两次)和经济普查(2004年)。1994年7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统计局...
«
1
2
...
17755
17756
17757
17758
17759
17760
1776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