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信访案件办理
第二节 信访案件办理 市信访案件办理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一个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信访工作初期,立案、转办、交办、办案等各项制度尚不健全。在结案时间、索要结果、催办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随着市信访工作量的不断增加,逐步建立了专案机构,配备了专职案件管理人员,使信访案件办理工作趋于完善。信访案...
第一节 志愿兵役制
第十九篇 军事第一章 兵役制度第一节 志愿兵役制 1947年为保卫翻身后的胜利果实和人民政权,解放全中国,广大青壮年争相报名参军参战。七台河有马庆禄、蔡玉礼、王喜仁等5名有志青年第一批踊跃报名参军。土改后,又相继有一批青年参军。参加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解放后至1955年,征集新兵实行志愿兵...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 195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正草案)颁布,从此由自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兵役法公布后,征兵对象一律为贫下中农子弟。1979年,取消了地富成份,地富子弟才可报名参军。1965年成立七台河特区后,征兵工作一般一年一次,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并成立征兵领导小组,武...
第三节 预备役制
第三节 预备役制 1956年我国兵役法规定预备役制度。到1958年“大办民兵师”以后。预备役工作曾一度中断,主要以办民兵为主。直到197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下发《关于恢复复员兵退伍战士登记统计工作的通知》后,开始恢复预备役兵员。每年结合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进行统计。1978年至1985年共...
第一节 七台河特区人民武装部
第二章 机构第一节 七台河特区人民武装部 1965年9月,经沈阳军区批准:成立七台河特区人民武装部(县团级)。编制5人,部长宋协德,政治委员林友彬。特区人民武装部作为特区党委的军事部门,具体负责特区的军事工作,隶属合江军分区,受合江军分区和特区党委的双重领导。
第二节 七台河市人民武装部
第二节 七台河市人民武装部 1970年成立七台河市人民武装部。部长林必柱、政治委员林友彬,编制5人,隶属合江军分区领导。1975年设军事科、政工科。1981年精简整编后取消科的编制。一直延续到1985年撤消七台河市人民武装部。
第三节 七台河军分区
第三节 七台河军分区 1985年12月,经沈阳军区批准:成立七台河军分区(正师级),受黑龙江省军区和市委双重领导。司令员国同发、政治委员贾清江、副司令员孙吉山。下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田小平,政治部主任唐振安,后勤部长褚贯忠。12月29日在市矿区文化宫召开了七台河军分区组建大会。
第一节 组织
第三章 民兵第一节 组织 1947年,七台河村就建立农会领导的武装自卫队(民兵),有队员10余人。1948年七台河区委成立后,正式建立了武装部。所辖8个村相继建立民兵组织。 1965年成立特区后,成立了七台河民兵师,下辖15个民兵团,4个武装基干民兵团。民兵师人数3万人左右。1976年至1979...
第二节 训练
第二节 训练 自1965年起,全市各编有民兵组织的单位,都建立了民兵训练制度。按上级要求逐 年进行军事训练。基干民兵每年训练2个月,主要内容是战术、技术基础科目。1985年。根据“减少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训练改革,缩小训练范围,减少训练人数,缩短训练时间,重点抓...
第三节 支前
第三节 支前 1950年6月,七台河由毛喜德带队,有李作臣等23名基干民兵组成担架队,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69年中苏边界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时,七台河特区组成支前民兵营300人,调动汽车20台,在营长毛坤带领下,进驻虎林县五林洞地区。修建7.5公里国防公路,支援前线作战。
第一节 抗日军队
第四章 驻军第一节 抗日军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纷纷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1934年有抗日的山林队“亮山”、“战东洋”在勃利、七台河一带活动。抗联(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抗抗联)四军在勃利大道沟、小五站一带活动。 1935年抗联四军...
第二节 日本侵略军与伪军
第二节 日本侵略军与伪军 1934年驻勃利日本讨伐队和伪军100余人,春、秋两季在七台河周围搜山、追剿抗日武装,残害群众。并在七台河成立自卫团,有30余人。 1937年日本侵略军在七台河成立伪警察七台河分驻所,将七台河自卫团改为请愿警察。 1938年春,日军在七台河修建简易飞机场,成立伪七台河...
第一节 抗联第三军
第五章 战事活动第一节 抗联第三军 1935年11月,抗联三军远征部队在军长赵尚志率领下到达勃利县境,在县城西青山召开了会议。决定三军四师150余人,配合抗联四军单独活动于依兰、勃利(七台河)桦川一带,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 1936年1月,三军四师150余人在师长郝贵林、政治部主任金策带领下东进...
第二节 抗联第四军
第二节 抗联第四军 1933年6月,抗联第四军军长李延禄根据吉东特委指示,率400余人到达密山。在哈达河、大小金厂沟、茄子河老铁(今铁山乡)地域活动。 1934年9月25日,在哈达沟里(密山县境内)召开了密山县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共密山县委7名成员和勃利区委密山游击队主要负责人20人。会议...
第三节 抗联第五军
第三节 抗联第五军 1935年4月,五军一师一团二连、二师四团一连、军部警卫连组成东部派遣队。在军政治主任胡仁率领下从依兰地区东进,五月后活动在穆棱、林口、勃利一带,到1936年初已有140多人。 1937年7月12日,三道河子森林警察150人在大队长李文彬率领下,打死日军指导官以下8人,烧了防...
«
1
2
...
9008
9009
9010
9011
9012
9013
901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