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商业·供销
市场繁荣活跃
1985年全省商业厅系统商品总购进完成579,533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商品总销售完成665,098万元,比上年增长6.4%;在客观减收因素较大情况下,实现利润9,787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倍。 从商品收购情况看:工业品商业收购增长大,农副产品商业收购减少。如胶鞋、肥皂、暖水瓶等主要...
生猪放开经营
根据国务院精神,省政府决定全省取消生猪派购派养政策,放开经营。生猪收购价提高30-32%;鲜肉销价以哈尔滨市为例,每公斤由2.36元提高到3.30元,提价幅度为25.1%;并相应对城镇居民核定了每月的副食补贴。八个月的实践证明,这项牵动全局的改革,已达到“初战必胜”的要求,在促进生猪生产发展,企...
十个大城市蔬菜经营逐步放开
我省对大城市蔬菜经营确定了“慎重从事,逐步放开”的原则。区别不同城市、不同品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蔬菜购销体制改革。生产上改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收购上改统购为合同定购;销售上改国营独家买卖为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并存;价格上改全部计划价格为计划价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对蔬菜产销,省内十...
改革给饮食服务业带来生机
全省饮食服务行业1985年继续抓了小型企业的改(由国有国营改为国家所有集体经营)、转(直接转为集体所有制)、租(集体或个人租赁经营),使小企业有了新的生机;大中型企业实行简政放权,一部分单位试行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大部分单位实行了内部经营责任制。牡丹江市所属各县的“国有集体经营”、哈尔滨市庆丰饭...
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大幅度上升
全省集市贸易场所已发展到1,345处,比上年增加116处。为适应改革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的需要,各地开设了一批蔬菜、瓜果等专业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贩运商贩已发展到2.3万多户。全省集市贸易成交额达16.86亿元,比上年增长63%。集市成交的粮食、猪肉比上年增加一倍。猪肉销量相当于国营商业的4...
供销社调整经营结构
全省各级供销社积极发挥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作用,从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出发,农民需要什么就努力经营什么,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1.开拓农副产品购销业务,打破经营分工、经营层次和行政区域限制,积极参与市场调节,努力扩大经营范围,帮助农民解决卖难。全省供销部门为农民推销零粮1.4亿公斤,比上年增...
省供销社举办两次商品交易会
省供销社分别举办了春季商品交易会和秋季商品交易会,本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公私的原则,广泛邀请系统内外、省内外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参加,实行供销结合、现货期货结合,两次交易会工业品成交额共1.2亿元。供销社通过开辟这一新的交易市场,在商品经营上取得了四方面的突破:一是经营范围有了新突破,两次交易会...
供销社系统开展“四清一建”
从1985年6月份开始,全省供销系统普遍开展清商品、清资金、清帐目、清财产,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工作。全系统组织了3,500个清查队,有12,800人参加清收工作。清查出有问题资金12,700万元;包括上年结转的有问题资金,共清收回14,500万元,占应清收资金53%。清查出有问题商品4,800万元...
哈尔滨市成立商业委员会
哈尔滨市针对城市流通管理体制层次多、机构重叠、政企职责不分及条块、部门分割等问题,于1985年9月20日正式成立市商业委员会,撤销市财贸办公室,第一、第二商业局,工业品贸易总公司,食品、水产、服务总公司。这是城市改革中的大胆探索,也是我省商业体制改革的一件大事。 哈尔滨市商业委员会,是市政府领导...
省商业服务中心成立
4月15日,省政府批准建立黑龙江省商业服务中心。这是为适应我省商品经济发展、搞活商品流通、进一步推动流通体制改革而建立的新型商业企业。 黑龙江省商业服务中心是开放性、服务性、多功能的商品交易场所。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27,000平方米,设有交易大楼、宾馆、餐厅、北方商场等配套服务设施。服务宗旨是面...
统计:社会商品零售额
统计:各地市社会商品零售额
统计:全社会主要消费品零售量
统计:全民所有制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品购、销、存总额
«
1
2
...
35
36
37
38
39
40
41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