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鞋帽
第三节 鞋帽 一、制鞋 1965年特区建立后,由勃利县制鞋社陈焕起等12人组建起七台河手工业制鞋生产合作社。当时有厂房84平方米,左轮缝纫机2台,当年缝制布鞋2387双,皮鞋1210双。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生产受到影响。到1975年,厂房面积增加到450平方米,有3个生产车间,职工95人...
第四节 工艺美术
第四节 工艺美术 1983年1月,工艺美术由木器加工车间分出,独立成立起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有厂房250平方米,3个生产车间(即美术车间、制镜车间、牌扁车间),机械设备有2台(即电刨、电锯),年生产能力达2万平方米。主要生产项目有:制镜、锦旗、牌扁、作画、印字和制作花圈等。有职工37人。 198...
第五节 钟表刻字
第五节 钟表刻字 1958年前,七台河就有了钟表修理业。1958年4月,成立了七台河钟表刻字社,为集体所有制企业。建社初期,营业室400平方米,职工9人,年营业额1万元左右。收支基本平衡,略有结余。到1976年。职工增加到80多人,其中4—6级技术工人有35人。服务项目由钟表刻字发展到无线电修理、...
第一节 酿酒
第五章 轻工业第一节 酿酒 一、白 酒 七台河白酒厂建于1965年,1966年投产,有职工92人,年生产能力400吨,产值63万元。1973年,七台河白酒厂扩建。扩大了厂房,改革了工艺,由笨重的土法生产改为比较先进的机械化生产。1984年这个厂年产白酒创历史最高水平,达1424吨。1985年92...
第二节 印刷
第二节 印刷 七台河市印刷业始建于1967年,1968年开始对外营业。建厂初期有厂房几十平方米,印刷设备仅有7台(印刷机2台、圆盘机2台、裁纸机1台、铸字机1台和钉本机1台),职工10几个。产品主要是印刷一些工艺比较简单的表格、单据、信封和信纸等。经过18年的发展,到1985年,在制版、印刷、装订...
第三节 塑料
第三节 塑料 七台河市塑料加工行业是从1978年开始的新兴工业,是全市唯一塑料制品业。主要产品有pvc塑料管材、塑料桶和塑料卫生罐等。并从外地聘请技术人员姜隆生担任技术指导工作。从设计、制图、购买设备到投产只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投资2000元购买2台Φ70mm挤出机和1套模具,又自己动手自制Φ90...
第四节 织染
第四节 织染 七台河市针织厂建于1973年。1974年投产。主要产品由线手套、围巾、线衣裤发展到腈纶衣裤、棉毛衣衫、汗背心等10几个品种,100多种规格。建厂后,从日本和香港引进的先进纺织设备,由于缺少技术人员。无法使用。使产品更新,产品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等受到影响。加之企业管理水平低,盲目追求...
第五节 五金
第五节 五金 七台河市制钉生产业的前身是以手工操作生产矿山防爆器和沙发弹簧的小五金厂。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1973年4月,筹建了以生产木罗丝为主的制钉业,更名为七台河市木罗丝厂。1976年正式投产,厂房面积3700平方米,3条制钉生产线,职工60人。 1976—1985年间,木罗丝厂经过不断努力...
第六节 陶瓷
第六节 陶瓷 陶瓷厂是七台河市唯一的生产陶瓷制品的国营生产厂家。建于1978年,主要产品从生产民用大缸发展到陶土瓦、瓷管和陶瓷杂件共10几个品种,30多种规格。 建厂初期,陶瓷厂是以生产民用大缸为主的企业。到1979年,年产大缸1200口,陶瓷管(件)1419吨。随着城市的发展,基本建设规模逐年...
第七节 修理
第七节 修理 一、汽车修理 七台河市汽车修理是从1970年发展起来的。同年9月建厂,厂名为七台河市汽车修配厂。机械设备有金属切削机、镗磨机等8台(件)。 1983年扩建厂房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额达22万元,年末实现工业总产值40万元,利润4万元,职工99人。 1984年,汽车修配厂经济效...
第八节 商办工业
第八节 商办工业 七台河市商办工业是在煤炭开发后的1959年逐步兴起的,担负着全市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肉食、食品、服装等加工任务。 一、食品厂 1959年由张宝忠、葛秀兰夫妇带4名徒弟,在木板夹锯沫子的简易4间房子里,以手工操作,办起了食品加工工业。生产主要品种有:月饼、饼干、香蕉条等十几种糕...
第一节 工厂建设
第六章 粮油加工第一节 工厂建设 1958年11月,勃利县杏树粮库制米厂机械设备迁移到七台河粮库,设制米车间,初建小作坊式米厂。在一个简易库棚内用蒸气机带2台中筒米机,因电源困难,靠人力打撮子上料,日产量最多6—8吨,只能加工玉米。1960年又增加3台中筒米机。制作一台木制升送机输送物料,设有土制...
第二节 加工能力
第二节 加工能力 七台河市粮油加工厂经过25年的改造建设,加工量由少到多,品种由单一到全面,质量标准由低到高,机械化大生产代替了小作坊生产方式。粮油加工厂各车间的加工能力是: 面粉车间:有天津产125小型磨粉机6台,设计能力日产量为12.5吨。1971年全市面粉总销量为600吨,而加工能力仅占需...
第三节 加工方式
第三节 加工方式 加工方式分为两种:1是按国家计划加工;2是代农加工(部分)。 在国家计划加工方式中又可分两种:①委托加工。按粮食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粮油加工生产计划,委托独立核算的粮油加工厂承担成品粮的加工任务,市粮食局按照加工成本支付加工费。②价拨加工。粮食商业(粮库)按计划拨给粮油加工厂原粮...
第一节 勃七铁路修建
第八篇 交通第一章 铁路第一节 勃七铁路修建 1958年3月,勃利县副县长毕福山建议:“由县里自筹资金,向东部山区修建勃利至七台河铁路”(简称勃七铁路)。他的建议,得到了中共勃利县委的批准。县委决定以县委书记高岱为首组成筑路领导小组;并组成以毕福山(副县长)为总指挥,以孙志鹏(副县长)、王动(公安...
«
1
2
...
8997
8998
8999
9000
9001
9002
900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