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医疗机构
第三节 医疗机构 一、市政医疗机构 市政所辖医疗机构21个单位。其中:市级医院3个,区级医院3个,乡级医院5个。在21个单位中,处级单位3个,科级单位10个,乡卫生院5个。 (一)市人民医院 市人民医院前身是勃利县七台河镇卫生院,于1965年5月建立七台河特区卫生院。职工34人,其中:专业技...
第一节 爱国卫生
第二章 卫生防疫第一节 爱国卫生 爱国卫生运动始于1950年。勃利县于1952年4月成立勃利县防疫委员会,翌年县卫生院成立了防疫股。七台河在勃利县政府领导下,开展卫生防疫,防病治病工作。 1953—1973年间,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鼠、蝇、蚊、臭虫)为中心,以兴“五有”(牛马有棚、猪羊有圈...
第二节 饮水卫生
第二节 饮水卫生 七台河地处丘陵地带,饮用水源大都属地下水。城市机井集中式供水,农村小口井、大口井、手压机井、深水机井四种方式提取地下水饮用。有3.2%水源受工业污水污染,有16.8%水源受到生活污染。主要是农村大口井无井房、井裙、井盖和公共柳罐(提水桶是用柳条编的),以及粪便,垃圾等。七台河矿务...
第三节 食品卫生
第三节 食品卫生 七台河市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工作在1970年以前,由特区卫生科负责兼管。1972年市防疫站成立后,由站内卫生科负责食品监督、监测工作。1982年市防疫站设食品卫生科(对外称食品卫生监测站)有工作人员4人,成立了七台河市食品卫生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特别是1982年颁发了《食品卫生法...
第四节 学校卫生
第四节 学校卫生 1979年以来,小学设有兼职卫生保健教师,中学有部分学校设有校医。1984年,在市区、乡所在地学校建立了中、小学卫生监督档案。到1985年末,市区已有2所小学,5所中学设有卫生室。市卫生部门重点抓了中、小学生中的沙眼、脊柱弯曲、龋齿、近视眼等4种主要疾病的防治。1984年3月23...
第五节 急性传染病防治
第五节 急性传染病防治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鼠疫、天花、霍乱列为甲类法定传染病;麻疹、伤寒等多种多发病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 麻疹:是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麻疹的患病率历年高于其他病种。自从1965年接种疫苗以后,发病大幅度下降。80年代低于70年代。70年代低于60年低。但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
第六节 慢性病防治
第六节 慢性病防治 市小儿常年卡芥苗接种站设在市区妇幼保健站。乡村有结核病医生开展小儿常年卡芥苗接种,预防结核性脑膜炎与粟粒型肺结核。每年5月份结核病防治所配合各区防疫医生深入学校对1—5年组小学生开展复种,对学生的结核病早期发现,及早诊断治疗。黑龙江省结核病管理条例下发后,市建立三级结核病防治网...
第七节 职业病防治
第七节 职业病防治 为了加强全市职业病管理,提高诊断水平,保证职工健康。于1984年9月24日,成立七台河市职业病诊断小组,负责市区的职业病诊断和管理工作。 1979年,市防疫站劳动卫生科,对全市从事尘毒作业的水泥厂、煤炭局等17个单位572名职工做了摸底调查。1981年对189名接触粉尘作业工...
第八节 地方病防治
第八节 地方病防治 七台河市为黑龙江省三大地方病的重病区之一。主要病种有: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分布广、发病率高。 解放前,三大疾病流行蔓延,无人过问,只好背井离乡,离开重病区。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地方病防治工作十分重视,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引下,层层建立地方病领导...
第一节 中医
第三章 医疗事业第一节 中医 一、沿革 1938年中医吕子敬在私人开的药店中坐堂。1945年宁忠义在李国帮药店坐堂,直到1954年中医隋全儒从十一区卫生所调到十二区卫生所(即七台河区)。1963年10月,由钱德新等4人组建了个体“牙科防治所”。1973年11月20日,经省卫生厅正式批准成立“七台...
第二节 西医
第二节 西医 一、队伍状况 1950年十二区卫生所建立后,到1954年只有一名西医师。1955年由部队转业1名卫生连长,西医师增至2人。1958年煤矿筹备处卫生所建立,由鹤岗矿务局总院派4名医务人员.其中:见习医师1人,医士1人。药剂1人,护士1人。1970年以来,随着市、矿医院扩大与发展,省内...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60年代,市人民医院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痛黄疸、水肿病等。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尤为突出,1967年应用中药洋金花麻醉施行手术。1970年茄子河公社卫生院针刺麻醉首次应用于临床成功。1973年西医师傅兰贵去鸡西学了8个月中医。1975年,市卫生局举办两期西医学中医学习班...
第四节 护理
第四节 护理 1957年全市区仅有护理人员2人。1960年以后,通过代培、招聘、接收卫校护理班的毕业生,护理队伍不断充实、扩大,1974年已有139人。1980年至1985年市技工校护理班共招收四期学员,160名。1984年,市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培训护士专业51人,学制两年。补充了护理队伍,调整医护...
第五节 医疗队
第五节 医疗队 一、市内医疗队 1966年5月至12月,特区人民医院派医疗队到红旗公社红升大队巡回医疗。1967年矿务局职工医院派3个医疗队到桃山、茄子河、东风煤矿、对煤矿和农村进行巡回医疗。1974年3月至9月又派出以盖锡玉,刘广柱为带队的10人医疗队到新兴煤矿普查普治,巡回医疗,同年又派于祥...
第六节 疗养院
第六节 疗养院 1983年,矿务局自筹资金150万元,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建一所疗养院。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三层楼房,于1985年末峻工。有职工27人,疗养院的建成为矿区职工的疗养创造了条件,填补了七台河市医疗事业的空白。
«
1
2
...
9016
9017
9018
9019
9020
9021
902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