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科技机构
第二节 科技机构一、科学技术委员会 1978年农场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以来。主要负责全场科技干部管理工作,建立科技干部技术档案。按照中央、省和农场总局文件规定,做好科技干部职称晋升工作;对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考核、测试工作;对调动的技术干部办理技术档案和转办手续;负责全场科技项目的收集、整理;呈报农场...
第三节 科技队伍
第三节 科技队伍农场科技队伍,其基本成分是:一方面来自全国和省内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从当地有实践经验的干部、工人选任技术干部, 自建场开始,全国、省内有专业知识的青年投入到向荒原进军的行列中,他们踏查荒原,驾车开荒,调查地区水文,规划建设蓝图,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北大荒的光荣...
第四节 科研成果
第四节 科研成果一、种子工作 建场初期到1985年推广的优良品种 1、作物优良品种 2、蔬菜优良品种 二、科技成果 1、81年获场级奖励的项目 2、1963—1982年获北安农场管理局科术大会奖励的科研成果 3、1983年—1985年的科研成果: (1)小麦施用稀土应用研究 ...
第一节 人口概述
第六篇 社会第一章 人口第一节 人口概述截止1985年末,全场总户数为2.710户,总人口为10,918人。其中:男性5,767人,女性5,151人。总人口数中还不包括1985年在场的劳改罪犯898人。 全场人口分居在场内22个居民点。人口密度为20.2人/平方米公里。全场职工4.289人...
第二节 人口变动
第二节 人口变动农场建场30年来,人口变动可明显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5—1967):这个阶段的主要人口组成是劳改罪犯、公安干警、支边干部和职工、就业人员家属。 1955年9月19日建点时,仅有干部6人,武装警察10人,劳改犯50人。 随着劳改犯人进场数量的增多,管教干部和家属迁入...
第三节 人口构成
第三节 人口构成职业结构:1985年末,农场有在职干部535人(其中:文教卫生人员294人,技术人员193人,知识分子266人);工人2,693人(其中:技术工人1,240人,以工代干86人,武警 48人);合同工l,061人:离退休干部150人;退休工人989人;在校学生2,564人;待业青年及...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四节 计划生育建场初期,虽然中央已提出了人类要控制自己,实行计划生育的号召,但那时劳改支队刚刚建起,地处边远,人口稀少,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并没有采取具体措施。 1964年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展开,劳改支队对此项工作也开始引起重视,并在支队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一部分子女较多,经济负担...
第一节 各民族人口情况
第二章 民族第一节 各民族人口情况农场有汉、满、回、蒙、朝鲜、锡伯、彝、苗、壮等9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6.5 %,少数民族仅占总人口的3.5%。 在少数民族中,满族58户,人口277人;回族6户,人口27人;蒙古族9户,人口45人;朝鲜族6户,人口15人;彝族1户,人口4人;锡伯族3户...
第二节 各民族人口来源
第二节 各民族人口来源农场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组成的大型国营农场人口群。民族构成之复杂,其主要形成来源是: 一、少数民族来源于劳改罪犯刑满就业。在劳改农场时期,劳改罪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民族也极为复杂。他们经过劳动改造之后,逐步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按照国家对劳改罪犯刑满就业的安置政策,有的...
第三节 少数民族概况
第三节 少数民族概况农场有少数民族8个,共85户,384人,与汉族混居在各居民点。 农场内各少数民族均以汉族语言、文字作思想交流工具。他们的子女在学校以汉字为教材接受文化教育。满、回、彝、锡伯、苗、壮6个民族,无论在家在外,都已经不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只有蒙、朝鲜族的中年和老年人在家庭内,...
第一节 方言
第三章 方言、谚语第一节 方言由于农场人口来自祖国20多个省市,民族构成又较为繁多,所以农场人民群众的语言也是比较复杂的。其特点是语音南腔北调,方言广泛,五花八门。由于农场人口以黑、吉。辽三省居多,故地方语言多具北方特色。其主要表现形式是: 一、发音鼻音较重。如:安()全说成安(n )全;...
第二节 谚 语
第二节 谚 语农场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和引用了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通俗语言,即谚语。它简练通俗,含义深刻,富于形象化的比喻,有着较强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从谚语中不仅看到了人民的智慧,也看到了社会关系、风俗习惯、生产方法等发展变化的历史痕迹。 一、气候谚语: 1、八月十五云...
第一节 婚嫁
第四章 风俗习惯第一节 婚嫁由于农场干部、工人,思想觉悟较高,早已废弃了包办和买卖婚姻的残余势力,形成了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社会风尚。 男女青年由自己或“红娘”牵线开始结交“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后,他们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后,便发展为恋爱关系。双方父母为了接受和公开他们的关系,男家或女家...
第二节 丧葬
第二节 丧葬50年代和60年代初农场的丧葬大都是陈旧的传统丧葬形式,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破“四旧”,人们只得把丧事从简,多以追悼会形式办理丧葬事物。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旧的传统丧葬礼仪又有所回头,但火葬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并成为新时期的主流。 按着汉族传统的习俗,丧葬礼...
第三节 节庆
第三节 节庆场内各民族在庆祝节日上大体相同。一年中主要民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仲秋节。 春节也叫过年,是民族传统节日最热闹的节日。既表现人们对一年收获韵庆祝,也表达人们对辞旧迎新的喜悦。春节时,一般出门在外的亲人都要归家团聚。春节前:各家以最大的努力开始“办年货”,购买鱼、鸡和各种...
«
1
2
...
7987
7988
7989
7990
7991
7992
799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