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仁义军"攻打县城
第四章 战事要述第一节 “仁义军"攻打县城 1924年(民国13年)1月27日晚,“仁义军”等三股土匪,从依兰侵入勃利,县公署得到情报后,自卫团附队队长杨光复组织大部分团丁,到大四站西北驼腰岭一带进行阻击,但该匪以调虎离山之计。用少部分人与阻击部队进行纠缠,大部分抄近路进九龙沟,向县公署发动突然袭...
第二节 保卫勃利
第二节 保卫勃利 1932年(伪大同元年)5月,日军占领依兰后,驻守勃利的马占山部东北陆军三旅一六八团的2000余人,马占清部1000余人,李孝部800余人在勃利一带阻击日伪军向勃利城内进攻,持续5个月。10月25日抗日军大部分向苏联方向撤走,一部分留在山区继续袭击日伪军。 1933年(伪大同2...
第三节 日伪军第二次侵占勃利
第三节 日伪军第二次侵占勃利 1932年(伪大同元年)10月25日,日军破城抢劫马匹、枪支后逃离县城。1933年2月28日(伪大同2年),日本关东军520部队、373部队,会同日本人渥美泽参事官、村上实吉警务指挥官、公安局长周凤岐等第二次侵占勃利。并于3月9日,正式建立伪政权。
第四节 围攻伪县公署
第四节 围攻伪县公署 1933年(伪大同2年)8月17日,李建同、李华堂率领吉林自卫军混成旅第二支队(后改抗联第九军),开始对勃利日军进行侦察,于9月30日晚袭击日军驻地及勃利县城,激战两昼夜,日军以城墙为依托进行抵抗,由于进攻部队没有重型武器未能奏效而撤退。
第五节 袭击阁凤楼
第五节 袭击阁凤楼 1935年(伪康德2年)4月2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何忠国率一师二团向青龙沟转移时,路过阁凤楼(现倭肯镇连珠岗村),袭击镇内的伪军警备连,击毙伪军20余人,没收镇内日本洋行及汉奸财产分给贫民。
第六节 夜袭双河镇
第六节 夜袭双河镇 1946年2月初,双河镇驻匪队张雨新的总部和8个处500多人。三江人民自治军司令员孙靖宇、副司令员戴洪滨率部1000人乘夜间进行突然袭击,很快攻入镇内,匪首张雨新从梦中惊醒,赤脚逃跑。战斗只用了一个多小时,俘获匪参谋长舒大光、卫队营长王作舟、军医处长、团长等匪官兵200多人。缴...
第七节 “双十二”事件
第七节 “双十二”事件 1945年12月12日凌晨一时,原勃利军分区第三支队司令孙荣久哗变,唆使王仙久团占领西河套,打西山援军。同时下令缴了手枪连的武器,扣押60多名干部和手枪连100多名战士为人质。二时许,叛军向县大队发起进攻。孙荣久派一营莫营长接管公安局,派副官常维山带13人接收法院。驻法院战...
第一节 机构
第五章 战备第一节 机构 1934年3月勃利县伪警察署设警防科,具体负责有关战备防空事宜。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一直把人民战备防空作为国防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1953年朝鲜战场停战,形势缓和,战备防空工作基本上停顿。1965年4月中央发出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由公安局分管防空工作。 县人防战...
第二节 人防工程
第二节 人防工程 1969年4月,遵照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全县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激励下,以临战的姿态掀起了构筑防空工事的热潮。县人防办公室按县城职工人数的1%抽调人员,组成人防专业队伍,并抽调社会车辆,在县城主要干道上开始构筑“七○一二...
第三节 人民防空
第三节 人民防空 在工厂、街道利用挂图、广播、板报多种宣传形式开展了人防知识,三防教育。并把人防知识纳入初中一、二年级的课堂教学,有计划地逐步扩大教育面。县根据情况,制定了人口疏散计划,按系统落实到单位,落实到乡、村、户。为强化人防工作组织,训练了7个队,即工程抢险、医疗救护、交通运输、人防防化(...
篇下序
第十五篇 教育篇下序 勃利县于1918年(民国7年)成立劝学所。1919年(民国8年)创办第一所小学校——模范小学,招生一个班,60名学生,校长1人(由劝学所长兼任)、正副教员各1人、监督1人。课程设置有国文、修身、算术、习字、珠算、体操、唱歌等科目。 1924年(民国13年)劝学所改称教育局。...
第一节 私塾
第一章 各类教育第一节 私塾 私塾教育有悠久历史,它是沿用灌注教学方式,儿童入学读《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庄农杂字》、四书、五经等,以死读硬背的教学法进行教育。民国时期,此种教育方式散在全县各地。1918年(民国7年)有私塾6处,塾生156人,到1926年(民国15年)私塾发展到25...
第二节 学前教育
第二节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是解放后才开始兴办的。1951年创办第一所政府机关托儿所,入托儿童是县里干部的子女,分三个班(大班、中班、小班).幼儿人数为30多人,有保育员10余人。 1958年幼儿教育得到发展,全县办了各种形式的幼儿园。据当年统计:县直建立的幼儿班187个,各人民公社建立179个,...
第三节 小学教育
第三节 小学教育 勃利县小学教育从1918年(民国7年)开始,1919年创办模范小学校,有学生60人,课程设置有国文、修身、算术、习字、珠算、体操、唱歌。每堂授课时间为50分钟,每天上午8点钟上课,10点50分放学,下午2点上课,4点50分放学。为使学校真正达到“邑立学之先声”,劝学所制定了《勃利...
第四节 中学教育
第四节 中学教育 勃利县于1941年(伪康德8年)3月15日创办东安省立勃利国民高等学校。1945年初,因校址遭到破坏停办,1945年10月25日县地方维持会建议该学校筹备开学。校址改在前日本寻常小学旧址,将校名改为勃利县立两级中学。校长杨自林,教员4人,工友2人,全校有学生218人。课程以语文、...
«
1
2
...
9326
9327
9328
9329
9330
9331
933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