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改革土葬
第九章 殡葬改革第一节 改革土葬 土葬在中国已延续数千年,至今县内的坟包还略有所见。据不完全统计,“九三”解放后,全县共有坟地1146处,占地面积4691.9亩,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60年代中期,开展了迁坟、平坟、深葬的殡葬改革工作。1982年10月,县政府专门召开殡葬改革工作会议,明确规定:“...
第二节 火化
第二节 火化 1967年4月,在县城南2公里处,兴建火葬场,占地面积9850平方米,建筑面积554平方米,设有办公室、火化间、休息室(兼做追悼会礼堂)、骨灰盒寄存室、车库等,并有“佳1号”反射火化炉2座,运尸车1台。经实践改进了火化炉,实现了尸体入炉机械化。火化时无烟尘,无臭味。噪音小,操作简便,...
章下序
第十章 侨务外事章下序 勃利县侨务和外事工作,1979年以前由民政部门主管。1983年5月县成立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侨务工作,外事工作由县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
第一节 侨务
第一节 侨务 全县有归侨194人,侨眷245人,外籍华人亲属29人,港澳台同胞眷属8人。他们的亲属分布在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苏联、美国、加拿大等9个国家。他们分布在县城企、事业单位和11个乡镇。50年代初,朝鲜爆发战争,由政府1次安置朝鲜侨民136户,435人。60年代...
第二节 外事
第二节 外事 随着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的落实,勃利的外事工作逐年增多,日益活跃。到1985年共接待“五大洲”134个国家513人来勃利县观光、考察、学习、参观旅游。勃利是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开拓团居住地之一,改革开放之后,许多日本人有旧地重游的愿望。1981年以来,日本先后有39个旅游团体,474...
第一节 就业
第十二篇 人事劳动第一章 劳动第一节 就业 劳动就业是随社会生产的构成和人口增减而变化。勃利县建制时地旷人稀,以农业生产为主,城镇内相应的兴办了为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服务的手工业作坊和商业。从事工商业,一般要经过学徒,出师后方可经商或从事手工业。师带徒常要经过有人介绍,认师后,徒弟学徒期间师父只供吃...
第二节 精减职工
第二节 精减职工 由于1958—1960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许多农民脱离农村流向矿区、林区和城镇企事业单位工作,削弱了农业生产力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1年,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开始精简下放职工,减少城镇人口。 根据省委同年11月22日精简职工的指示精神,对镇内26个企业,私招滥用的36...
第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第三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动员和组织城市青年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决定,县成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组织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城镇中学毕业生除独生子女、父母身边唯一子女、病残青年、中国籍外国人、家庭特殊情况脱离不开者外,其余一律动员上山下乡。在农村建...
第四节 劳动保护
第四节 劳动保护 1949年至1955年,劳动保护由各企业单位自行管理。1956年至1985年统归劳动部门管理。 1951年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县内各企事业按《条例》要求。注重改进生产设备。改善工作条件,大型企业设专人负责安全工作。县内由民政科负责安...
第一节 任免
第二章 人事第一节 任免 1918年(民国7年)。建县时,由吉林省长任命姚鸿钧为勃利县公署县知事。 县公署两名科长,由县知事姚鸿钧任命。职员从社会聘用。1929年(民国18年)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东北沦陷时期,县政府又改称县公署,伪满勃利县县长、副县长由三江省公署任命,副县长由日本...
第二节 工资福利
第二节 工资福利 一、工 资 干部工资1918年(民国7年),县公署官员薪俸是:县知事每月现大洋240元,科长每月100元或80元,科员30元或24元,雇员24元或16元,夫役8元。1935年(伪康德2年)初期阶段,仍沿用旧的薪俸等级制度,县长每月伪国币240元;科长95—80元;股长48—34...
第三节 干部奖惩
第三节 干部奖惩 1955年,县政府成立了监察室。1959年6月,撤销监察室,行政监察工作移交人事科。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干部奖惩工作停止。1973年恢复人事科,行政奖惩工作仍由人事部门承办。 干部的奖惩工作,由于多年来受“左”的思潮影响,存在着惩多、奖少,甚至只抓惩不抓奖现象。在处理...
第四节 编制
第四节 编制 1951年6月以前,编制工作由政府秘书室负责。1956年为了加强编制工作,由人事部门分管。1982年,根据改革需要,县建立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在人事局列为常设机构,配备了专职干部,专门从事机构编制管理,使全县机构编制基本上适应了革命和建设的需要。 县直机关、农村乡镇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
第五节 干部下放
第五节 干部下放 1958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精简工作的指示,勃利县委、县人委决定全县分两批精简下放干部。第一批229人,其中:县委18人,县人委86人,财贸85人,文卫40人;第二批128人,其中:商业37人,服务26人,粮食46人,工业15人,工商3人,法院1人。下...
第六节 离休退休退职
第六节 离休退休退职 从1965年开始办理干部退休、退职,1980年开始办理干部离休。从1965年至1985年全县共离休、退休、退职1507名,其中: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263名,建国后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干部1232名,退职干部12名。 按着“政治待遇不变、生活从优”的精神,各级组织十分...
«
1
2
...
9323
9324
9325
9326
9327
9328
932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