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试办家庭农场
第一章 农业改革第一节 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试办家庭农场198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国营农场要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办好家庭农场”的指示。农场根据中央的精神,第一步是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即生产队由机务承包队负责队里三大作物的耕种,内部实行定利润、定任务、定费用、定消耗的定额管理,按定额记分,...
第二节 全面兴办家庭农场
第二节 全面兴办家庭农场1985年全场农牧业单位中,普遍兴办家庭农场,实行以家庭农场、生产队、农场三级管理和农场、家庭农场两级核算的经营管理体制。当时兴办家庭农场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单户机械家庭农场,二是联户机械家庭农场,三是单户无机家庭农场及专业户(包括牧、林、副、渔),所有家庭农场的土地属全民所...
第三节 以生产队整体承包为主
第三节 以生产队整体承包为主理顺完善经营承包责任制 1986年农场在总结和吸取1985年全面兴办家庭农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生产队整体承包,并恢复1985年被精减的生产队的管理人员,明确了生产队的地位、任务和权力。在生产队内部,可根据群众意愿,进行以下三种形式的承包:一是独户家庭农场,二是联户...
第四节 再次兴办家庭农场
第四节 再次兴办家庭农场1988年,在省和总局有关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农场再次掀起兴办家庭农场的高潮,又一次把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农机具全部转让到个人,(大型农机具实行租赁承包)。根据1985年兴办家庭农场的教训,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配套措施,一是土地承包期,一包12年不变,利费指标一定三年不变。二是对...
第五节 建立“一大带多小”的
第五节 建立“一大带多小”的承包经营体制 根据上一阶段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解决办家庭农场中所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农场决定从1991年开始,建立以统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即:农场对所有的生产队采取由领导班子集体抵押承包,承包指标一定三年不变。承包内容包括:实现利润、上交利费、归还挂账、垫...
第六节 试办股份合作制农场
第六节 试办股份合作制农场1994年主要以试办股份合作制农场为主。同时调整了其它生产队经营承包中的分配办法。年初,四队的股份合作农场开始运行。股份合作农场是按照股份制与合作制的基本原理和规则组建而成的,内部制定了《股份合作农场章程》,并按照章程的规定选举产生了董事长、董事和监事。组成的新“三会”代表...
第一节 全面整顿
第二章 工商运建服改革第一节 全面整顿1984~1985年,农场原有的工业企业领导班子干部素质、企业管理、经营思想、分配办法等都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为此农场对原有的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整顿,一是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把企业的产量、利润指标,层层分解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和职工的工资挂钩,多劳多得;二是...
第二节 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第二节 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1986年9月,农场召开了工副业单位经济承包研讨会,有14个单位的厂长、矿长、经理、会计参加。农场决定采取放水养鱼的政策,给企业下放9项权力:生产经营决策权;奖金发放权;产品销售权;原材料采购权;新产品开发权;引进资金、技术和经济联合权;各类人才开发、招聘、使用、辞退权...
第三节 改造与发展
第三节 改造与发展随着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和企业自主权的扩大,企业的活力确实大为增强。但是企业的设备、技术和工艺的落后面貌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如化工厂在1985年亏损达到109万元。特别是这个厂的水泥厂,年产只有3000吨,加上设备和工艺落后,产量低、成本高、质量差、亏损大。农场曾几次申报,也未列入...
第四节 全员风险抵押承包
第四节 全员风险抵押承包1988年,农场被管理局确定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后,场长、书记亲自深入调查研究,并派人到辽宁考察学习,通过上下反复讨论,于同年9月8日正式出台了《黑龙江省东海工业总公司工商运建服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方法》,企业实行定额上交,超利分成,抵押承包。企业厂长实行公开招标聘任,中标的厂长组...
第五节 企业关停并转租卖
第五节 企业关停并转租卖有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出现严重亏损的局面。从1989年以来,农场对三个生产队和一个林场进行兼并,对客、货汽车,除东海焦化厂保留汽车队外,其余的都先后转卖给个人经营。在商业系统,撤销了8个生产队的商业分店和一个商业分库,各分场的分店、商业批发站,全部实行国有民营,柜台租赁...
第一节 劳动人事制度改革
第三章 各项配套制度改革第一节 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农场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从1984年开始起步,当年对新招收的工人,实行了劳动合同制,把职工分为固定工和全民所有制劳动合同工两种。 1985年,为配合农场大力发展工业,对招收的工人定为合同制。但对干部仍执行党委任命制。 1988年,农场被管理局确定为...
第二节 分配制度改革
第二节 分配制度改革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场的分配制度改革一直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在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演变之后,基本形成了与现行体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其特征就是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贯彻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 1985年农场全面兴办家庭农场后,原来等级工资制的格局完全被打破,职工...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农场的住房制度改革采取了稳步推进适时加快的办法。从1985年开始,实行自建公助。即职工个人建住房,以个人为主,农场给予适当补助,(每平方米补30元)。1987年对职工住房采取了低价转让政策,但对建国前的老干部采取自愿的原则,可转让也可不转让,不转让的可以交房租。转让后,其产权归集...
第四节 医疗制度改革
第四节 医疗制度改革农场的医疗制度,在1993年以前,一直是采用限额包干的管理办法,即平时职工医疗费用在限额内包干使用,超支不补,节余留用。住院治疗费用,按参加工作年限,按比例给予报销。采取此种管理办法,医疗费用年年超支,赤字越滚越大,成为企业的一个潜在的亏损负担。 1994年,随着财会制度的改革...
«
1
2
...
7807
7808
7809
7810
7811
7812
781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