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标准计量
第四节 标准计量 一、机构设置 1959年6月成立计量管理所,配两名干部,与科委合署办公。1962年组建计量局,人员增加到8人。1965年改为标准计量科。1968年“文革”期间改为标准计量委员会。 后在斗、批、改中合并为农机系统的一个车间(第七车间),一个多月后又合并到工商管理站。1969年与...
第五节 防震工作
第五节 防震工作 一、机构设置 1975年在科委设1名专职人员,负责全县地震工作。1976年成立防震抗震指挥部,同年5月正式成立克东县地震办公室,编制4人,其中主任1名,助理工程师2名,技术员1名,1985年人员增至5名。经费出省地震局下拨。截止1985年末有办公室2间,观测室1间,600平方米...
章下序
第五章 卫生章下序 克东在清朝末期和中华民团:西期,缺医少药,直至民国4年(1915年),二克山镇(今克东镇)才有1名中医。一旦发生疫病,人们都为朝夕难保的生命惶恐不安。 据克山县衙署1921年统计,东大岗(今玉岗乡境内)30个井发生“克山脖,死亡男性332人,女性849人,有3个井幸存的人全迁...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一节 管理机构 中华民国时期,卫生工作出公安局卫生股管理。 伪满洲国时期,卫生工作由县公署行政科保健股负责。 1945年克东解放后,民主政府设立民政科,下设卫生股负责全县卫生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县政府设立卫生科,有正、副科长各1人,科员3人。1958年改称卫生局,有正、副局长各1...
第二节 医疗
第二节 医疗 一、医疗机构 (一)县级医院(公立、私立) 中华民国时期,民国18年(1929年),克东城内始有1家私人开设的克山医院。民国20年(1931年)有2家私立医院,即百川医院和奉天医院。 伪满洲国时期,康德3年(1936年)建官医诊所1处,康德11年改为县立医院。还有百川、奉天2家...
第三节 医药
第三节 医药 医药工作,主要是药物资源的开发、管理与使用。解放以来,除加强了外购中西药品的管理使用,还对县内的中草药资源进行了普查,并本着“自采、自制、自用”的方针,建立7制剂室,生产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所用的各种丸、散、膏、丹、酒、浆等中成药达29种。 一、克东县中药资源 克东县中药资源...
第四节 卫生防疫
第四节 卫生防疫 1950年至1955年,卫生防疫工作由县卫生科直接管理,业务由县卫生院负责指导。1956年建立克东县地方病防治站,有工作人员20名,1957年改为克东县卫生防疫站,1958年并入卫生科,“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撤而又复,1978年工作人员增加到23名。到1985年全站有工作人员50名...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对保护人民健康极为关怀,并列为重要工作日程。1950年6月成立克东县卫生委员会,1952年8月改为克东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由副县长陈东海兼任,下设办公室(设在卫生科)。乡、村亦建立相应组织。 1951年为了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县委...
第六节 妇幼保健
第六节 妇幼保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妇幼保健工作。1954年8月,建立县妇幼保健站,有助产人员3人。1956年改称院。1960年保健院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被评为县、省先进单位,出席全国妇幼卫生工作会议,受到国务院奖励。1964年人员发展到14人。1968年10月并入县人民医院...
章下序
第六章 体育章下序 克东体育工作,在中华民国时期没有专设机构,学校也无体育课程,小学生仅在课间拍球、跳格、跳绳、跑圈、踢口袋、踢毽子、打跑球、丢手帕等游戏,而且都是自发性的。伪满洲国时,由行政科保健股兼管体育工作,但无专职人员。公立小学设体育课,除一般游戏延续上述项目外,必作“建国体操”。伪康德2...
第一节 机构设置
第一节 机构设置 克东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建于1958年,主任由县委书记兼任,设专职工作人员1名。1959年5月体育工作归属县教育局。1964年教育局改为文教科,体委仍设在文教科内,有工作人员2名。1971年成立克东县军体办公室,主任由县武装部副部长兼任,设专职副主任2人,工作人员3人。1972年撤销...
第二节 体育设施
第二节 体育设施 一、体育场 伪满洲国康德6年(1939年),在县城东北隅辟设运动场1处,总面积33000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修整,1983年县政府拨款5万元,在全场四周修了铁栅栏,可容纳观众15000人。历年县运动会在这里举行。 二、灯光球场 1978年,在县政府门前建成两个...
第三节 学校体育
第三节 学校体育 在日伪统治时期,学校推行建国体操,每年在学校召开一次陆上竞技会。在文光、旭日校开展了篮球、乒乓球、网球等项活动,体育课主要是以游戏为主。 解放战争时期,各校因经济困难,器材和人才奇缺,体育课多以队列、游戏为主,克东镇内4所小学只有1名体育教师流动上课。 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
第四节 群众体育
第四节 群众体育 自建国后,群众性体育活动才逐渐开展起来,活动项目主要有以下11种。 一、田径 田径是各级学校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学校和班级都有田径代表队,每年都分别参加县、校的田径比赛。机关和较大的企事业单位坚持长、短跑锻炼的人也逐年增多,运动成绩提高较快。1985年就有21人打破县田径最...
第五节 人才培养
第五节 人才培养 一、体育专业人才和运动员 体育专业人才和运动员的培养主要途径是:1.在中小学注意培养。建国以来,先后升入中专体育专业的26人,升入大专体育系(科)的6人,毕业后绝大多数从事体育工作。 2.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发现人才,注意培养提高,及时向高一级运动队输送。从50年代到现在,为嫩...
«
1
2
...
9394
9395
9396
9397
9398
9399
9400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