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粮油加工
第二节 粮油加工 建场初期,农场的粮食加工是采用原始的马拉磨具的方法,只加工玉米等粗粮。供职工和家属食用。1959年改用碾米机器加工粮食,开始以木炭为燃料,带动机器,后改柴油作燃料。可加工各种粗、细粮食和豆油。1960年至1661年,二分场、三分场有小型粮食加工厂,后随分场撤销。1963年,...
第三节 粮油供应
第三节 粮油供应 职工需用的粮油按农场所定的标准供应。重体力劳动者(包括煤矿工人、伐木工人、锻工、翻砂工等)定量为每月50斤,农业,农机,畜牧和工副业工人每月45斤,一般劳动力为42斤,体育教师38斤,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及中学生36斤,家属30斤。儿童供应标准最低为9 斤按其年龄增长递增。豆...
第四节 粮食上交和出口
第四节 粮食上交和出口 农场上交给国家的粮食,由本场汽车队派车运往宝山国家粮库。主要是上交小麦和玉米,出口则以大豆为主,由汽车运往宝山经火车转运出口。各农业生产队设有粮食化验员,严把质量关。粮食科与外贸科分开后,出口业务由外贸科负责办理。农场机构‘改革后,粮食上交与出口由粮食公司负责,现由经...
第五节 联合加工厂
第五节 联合加工厂 1、粮油加工业的兴建与发展 农场的粮油加工业是从使用人力、畜力生产到使用机械、电力,逐步发展起来的。到目前已成为具有5 层楼房,成套电动机器设备,能大量加工各种粮食、豆油,并能酿制白酒的联合加工厂。 建场不久后的1949年,为了解决职工的吃粮问题,农场就开始用...
第一节 多种经营管理机构
第十二章 多种经营第一节 多种经营管理机构 早在五。六十年代,农场就曾提出“以农为主、多种经营”的办场方针,但在“左” 的思想干扰下,多种经营一直停留在口头上甚至于被视为禁区险地。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才使人们的思想逐步得到解放。从而敢于大胆地放手地进行多种经营。发展多种经营既有利于发...
第二节 集体企业经营情况
第二节 集体企业经营情况 劳动服务公司所辖的企业,全部为集体企业。开始,大部分是由原全民制经营效益较差的单位改建的,如青年综合加工厂、三个青年队,只有青年综合商店是新建的。1984年以后,又新建了针织厂、青年饭店、青年煤矿、柳编厂等。扩建后的劳动服务公司共有职工537人。其中固定32161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第十三章 经营管理第一节 计划管理 农场遵循国家计划经济制度和中央、省、总局规定的经营方针,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以保证国家经济计划在农场贯彻执行,保证农场各业计划生产、供应、销售,使农场经济得到发展。 一、计划体制 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加强协作、共同负责是农场计...
第二节 财务管理
第二节 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机构沿革 农场初建时,无专门财会机构,只设会计一名。1949年至1951年农场扩大,场部设经理股由刘云龙担任股长。1952年至1955年,场部设会计室,由马春霖任主任,有会计及出纳共4 人。1956年至1965年农场设财务科,任永吉担任科长。1966年至1...
第十四章 劳动工资管理
第十四章 劳动工资管理 一、劳资管理机构沿革 建场初期劳动人事工作由场长办公室负责,由秘书作具体登记、调转等工作,工资计划,发放,结帐由经理股掌管。1951年,农场扩大,改由松江省农管厅管辖,场部机构由股改为科,劳动工资工作由经理科负责。1955年?月,设人事科,由张万禄担任科长。19...
第一节 物资管理机构沿革
第十五章 物资供应管理第一节 物资管理机构沿革 建场初期物资很少,只有由集贤县生产部拨给的土改中没收地主的一部分农具,如锄头、镰刀、犁杖等,1948年农场成立了经理股,杨成义为经理股长,兼管粮油财务等项工作。1949年建立了一个200 平方米的仓库,1950年5 月购入两台“万能”轮式拖拉...
第二节 物资供应机构
第二节 物资供应机构 物资供应公司物资科下属有总库,各队、厂有分库。油库有双鸭山市办事处。物资供应公司与总库合并办公,科库合一,配件计划员王贵,物资计划员项瑞祥,油料计划员华振芳,会计刘长发。 一、总库及分库总库是中转综合性仓库,总库是一四合院4个仓库:1号库存放拖拉机零件,4号库存放...
第三节 物资供应和管理
第三节 物资供应和管理 一、物资供应 物资供应公司供应全场所需用的一切物资:大型机械设备、五金交电、油料、化肥、农药、农保用品、钢材、机车零件。大型设备机车等由计财科给予指标去管局、佳木斯、或外地订货按期发来。其他物资、零配件的供应,预先提出计划。上报管局物资处或佳木斯物资供应站、二机...
第一节 文化活动
第四编 文化第一章 文化艺术第一节 文化活动 五十年代初期,农场除偶尔有外地路过的民间艺人来说唱、表演之外,并无其他文化娱乐活动,职工闲暇时只能用石头子下棋,或讲述民间故事,自唱二人转或东北小调,文化生活极其贫乏。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各项文化活动才在场内逐渐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二节 图书馆、文化室
第二节 图书馆、文化室 一、图书馆 农场图书馆是在1961年成立的。在此之前,工会购进了一批图书(1599余册),无专人管理,也无一定的借阅手续,书籍易失散。1958年曾由周福茹管理过一个阶段, 1961 年成立图书馆后,调三队(现七队)交换台话务员胡桂芝管理图书。订立了阅览制度和借阅...
第三节 电影、电视
第三节 电影、电视 一、电影队的建立与沿革 1954年9 月,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厅拨给农场16毫米电影放映机一部,是无声放映机。农场即组成了一个放映组,放映员为刘维仁、李标,放映组由农场机电组领导,由陈沛然负责。电影放映机经过改装后能发声,配上发电机,于1955年开始放映影片。但因机器较...
«
1
2
...
14203
14204
14205
14206
14207
14208
14209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