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建特区前隶属关系
第一篇 建置第一章 建置沿革第一节 建特区前隶属关系 七台河地区,早在远古商周时代,是祖国古老民族之一肃慎族的地域。肃慎族,汉代改称挹娄;南北朝称勿吉;隋唐称靺鞨;辽、金、元、明称女真;公元1635年,清太宗改女真为满洲。 汉代,挹娄臣属夫余(祖国古老民族之一,居住在今吉林省农安、扶余县一带),...
第二节 建特区后沿革
第二节 建特区后沿革 七台河地区由于煤炭工业崛起,市政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口逐年增多,与此相适应的政权建制不断加强。 1965年3月1日,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2日电示,下发了《关于建立七台河特区的通知》,决定组建七台河特区。同年5月20日,七台河特区正式建立,实行...
第三节 地名考略
第三节 地名考略 七台河地区的开发建设,特别是农田、交通、煤矿的开发建设,皆发端于七台河附近,故在其附近设置的村、区、乡、公社、镇、特区、市等各级政权机构,均以河命名。经查,1887年《三姓志》卷四记载,七台河原名奇塔河,又经查考,奇塔河为鄂伦春语薪屋之意,七台河名由奇塔河的谐音转换而来。
第一节 勃利县属时期
第二章 行政区划第一节 勃利县属时期 1918年(民国7年)9月15日,正式建立勃利县,行政区划为3镇8乡29屯,七台河一带,归属小五站屯管辖。 1920年(民国9年),行政区划为:1区4保13甲,七台河一带,归属小五站保甲(小五站)管辖。 1929年(民国18年),行政区划为5区13甲39屯...
第二节 建特区之后
第二节 建特区之后 1965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勃利县七台河镇,成立七台河特区。特区行政区划为原七台河镇所辖范围,隶属合江地区。 1966年9月26日,隶属于勃利县管辖的茄子河公社、中心河公社,划归七台河特区管辖。 1970年4月1日,七台河特区改为市,所辖区域与七台河特区相同。是月,...
第一节 桃山区
第三章 区县第一节 桃山区 桃山区位于市区中部,西于新兴区交界,东北于茄子河区相连,南与勃利县大六林场为邻,北于勃利县种畜场接壤。全区土地面积74.3平方公里。桃山区是中共七台河市委、七台河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桃山区地处交通要道,居东西两煤田之间,尤其是桃南中心区地下...
第二节 新兴区
第二节 新兴区 新兴区位于市区西部,东与桃山区相连,南、西、北与鸡东县、勃利县为邻。全区土地面积122.6平方公里。1979年前,是中共七台河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现在仍是工业、商业、交通中心。 新兴区是老城区,七台河流经城区中心,此地是全市人民特别是煤矿工人,艰苦创业的历史见证地。早在195...
第三节 茄子河区
第三节 茄子河区 茄子河区位于市区东部,南与密山县的八五二、八五三农场接壤,东与宝清县八五一农场相连,北与宝清县、桦南县为邻,西与桃山区交界。全区总面积1560.1平方公里。 茄子河区煤炭资源丰富,但尚未大规模开发,全区生产以农业为主。全市有7个农村乡,茄子河区就有5个:八里乡、中心河乡、铁山乡...
第四节 勃利县
第四节 勃利县 勃利县位于七台河市西部,牡丹江至佳木斯铁路中间,地理座标东经130°06′至131°44′,北纬45°16′,至46°37′。东部和东南部与七台河市区接壤,南部和西南部与林口县、鸡东县为邻。全县总面积4455平方公里。中共勃利县委、县人民政府驻勃利镇。 勃利历史悠久,早在2000...
第一节 地层
第二篇 自然环境第一章 地质第一节 地层 矿区开发勃利煤田是在前古生代褶皱基础上,经中生代地球强烈活动而形成的断陷盆地。位于我国东北部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上,处在双鸭山、七台河、鸡西中生代坳陷的中部。盆地的形态为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弧顶在桃山,分为东西两翼。西翼,走向西北,与华夏系和新华夏系反接,加...
第二节 地层构造
第二节 地层构造 褶皱:构成弧形较大的主要褶皱,由2个大向斜和1个大背斜组成,由北向南分别为马场至岚峰向斜。三道岗至宝密桥向斜。柳毛河至老黑背背斜。褶皱受弧形构造控制,也呈向南突出的弧形。褶皱在南北挤压应力影响下,弧形构造的两翼较开阔,顶部较紧闭,一般背斜部位较向斜部位复杂,向斜北翼倾角较缓,南翼...
第三节 含煤地层
第三节 含煤地层 含煤地层属侏罗系,包括鸡西群的滴道组、城子河组和穆棱组;另有第三系的八虎力组。 滴道组:分布于勃利煤田南部边缘的虎山、东堡、柳毛河、北部青龙山、桃山、倭肯河两岸及茄子河等地,为弧型盆地,早期火山活动频繁,地形差异较大,为不稳定煤层。 城子河组:为主要含煤组,在盆地内分布较广,...
第四节 水文地质
第四节 水文地质 根据自然地理、地质构造和岩石含水性等因素,可将煤田划分为4个水文地质分区: 一、第四系冲积洪积孔隙水文地质区 分布于河谷两岸,呈枝状发育,其规律是,河流自上游往下游,含水层逐渐加宽增厚,透水性由强变弱。倭肯河谷冲积层,宽约1000—3000米,厚度6—15米,其中含水层厚4—...
地貌
第二章 地貌地貌 七台河市属于低山丘陵,整个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形成东南向西北逐渐倾斜的狭长地形,按地形变化,水热的再分配和土壤分布可划分低山丘陵地、丘陵漫岗地、河滩地和山间谷地地貌类型。 低山丘陵地:是完达山的余脉和残山。山体成浑圆状,坡度较大,海拔高度在240—695米之间,最高铁山包,海拔...
第一节 四季气候
第三章 气候第一节 四季气候 七台河市地处中纬地带,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寒暑明显。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短,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 [春季干旱少雨]一般3月末至4月初开始解冻,气温稳定通过0℃。(表土化冻3厘米)降水少,而蒸发量大,历年平均降水量为32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1....
«
1
2
...
8989
8990
8991
8992
8993
8994
899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