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收购
第二节 收购 1946年6月,鸡宁县政府开始收购粮食,农民按耕种面积和当年产量,向政府交售公粮。这个时期为自由收购,并以农民需用的棉布、食盐、火柴等日用品进行交换。收购的粮食供给军队和地方党政机关人员口粮。城镇居民用粮在市场上购买。为了储存收购的粮食,梨树镇、滴道、城子河建公粮仓库,每座粮库可贮存...
第三节 调入
第三节 调入 1946年,鸡西矿区恢复生产,粮、油、盐都十分缺乏。1947年春季,粮荒严重,国家从哈尔滨调给鸡西矿区粮食2500吨、食油150吨、食盐100吨,粮食紧张局面得到缓解。 1957年,鸡西市粮食局多方面筹划调入外地粮食。由于煤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外地人口涌入市内,全市吃商品粮人口达2...
第一节 销售与供应
第三章 粮食销售第一节 销售与供应 1930—1933年,鸡西地区有粮栈30余家,收购农民粮食,加工米、面、油。城镇居民用粮均在粮栈或粮食市场自由购买。 1934年,日本侵略者成立专卖署,设立粮谷组合(后称农产会社),控制粮油购销。1941年,设立配售机构,实行“配给”制。面粉由专卖机关配售,其...
第二节 议价销售
第二节 议价销售 1980年,全市开始经营议价粮油,由市粮食局所属粮油贸易公司专营。1982年开放粮油市场,实行多渠道竞争。经营中坚持计划供应为主,市场调节 为辅,以丰补歉的原则。议价粮油与计划定量供应粮油分开经营,单独核算,单独贮存,专项记帐。 销售议价粮油不收粮票,不受行政区划限制。城镇与农...
第三节 食盐
第三节 食盐 沦陷时期,鸡宁县食盐实行“配给制”,城镇以户、农村以甲为户,凭“通帐”(供应证)到消费合作社购买,配给量每人每月0.1—0.15公斤。 1946年,鸡宁县政府通过易货贸易,从苏联、蒙古购入井盐,呈绿色、透明,味道苦涩。居民可自由购买。 1948年,从辽宁省沿海盐场购入海盐,由粮站...
第一节 粮油生产
第四章 粮油加工第一节 粮油生产 1930年,鸡西地区有粮油加工作坊十几家,有的用畜力拉磨和碾子,有的使用电力机械动力。这些粮油加工作坊设备简陋.加工能力低。最大的德泰油坊,使用德国产卧式26千瓦蒸汽机1台、油榨机16台、制米机2台,年加工大豆3600吨,杂粮2000吨。 1933年,日本侵略者...
第二节 增产提质
第二节 增产提质 沦陷时期,粮食加工质量低劣,“配给粮”中混杂草籽、沙子、糠、谷、雀粪等杂物,色泽黑、表皮糙。1939年,日本人开设的兴农制米厂,在成品粮里掺糠,穆棱煤矿的德泰号粮米配给所,豆油中兑米汤卖给矿工。 1946年,鸡宁县政府对粮米加工提出“提高质量,保障人民健康”的要求。粮米加工采取...
第三节 综合利用
第三节 综合利用 1957年,开始对粮油副产品综合利用。粮米加工厂结合除杂,单独提选稗子和草籽,作为饲料和制酒原料出售;制油厂用油脚试制肥皂成功,提取食用磷脂油,供应饮食行业;制米厂用稻毛和稻壳,制做合成燃料出售,安装提选玉米脐设备,榨制玉米脐油,脐饼仍可做饲料出售。 1967年,副产品的综合利...
第四节 饲料
第四节 饲料 一、生产 1980年,鸡西市开始生产混合饲料,均为前店后厂,用粉碎的等外玉米、豆粕或碎豆饼、糠麸,按比例配方,人工混合搅拌。当年生产500吨,初步改变以粮代料和品种单一状况。饲料生产逐步走向科学配比生产。 1984年11月,投资160万元,在鸡冠区梁家村附近建成大型现代化饲料厂。...
概述
第二十三编 财政·税务·审计概述 东北沦陷时期,伪鸡宁县的财政、税收是日本侵略者敲诈勒索鸡宁县人民,为其侵略战争服务的。1943年,全县财政收入439.9万元。其中,鸦片专卖收入占同年财政收入的56.8%,苛捐杂税收入占28.2%。财政支出20万元(已扣除上缴伪东安省225万元),其中用于伪县公署...
第一节 财政
第一章 机构队伍第一节 财政 1941年9月,伪鸡宁县公署设财政科,下设理财股和征收股。 1946年5月,鸡宁县政府设财政科。1948年6月,与县粮政科合并,改称财粮科。1949年改称鸡西县财粮科,编制4人。1951年12月,县财粮科与矿区粮食公司合并,称鸡西县财粮科。1957年,成立鸡西市财政...
第二节 税务
第二节 税务 1941年9月,伪鸡宁县公署财政科下设征收股负责征管税务。 1946年5月,鸡宁县政府财粮科下设征收股,并设新兴、恒山、滴道、平阳、鸡林和城关区6个税务所。1948年2月,成立鸡宁县税务局,内设秘书等6个股,下设6个税务所。1949年9月,改称鸡西县税务局。1957年4月,改称鸡西...
第三节 审计
第三节 审计 1949年10月,鸡西县政府财务科设专职财政检查员。1952年,设专职财政监察员(相当副科级干部)1人。1958年,撤销财政监察员,财政监察工作由市财政局各职能科室承担。1962年,市财政局设财政监察科。1968年,财政监察科被撤销。1979年,市财政局恢复财政监察科,监察员3人。 ...
第一节 工商税收
第二章 财政收入第一节 工商税收 1949年,鸡西县财政收入139万元,其中工商流转税、行为性质税和使用税等工商税收94万元,占同年财政收入的67.6%。1950年,税种由4个增加到11个,工商税收逐年增加。到1957年,8年工商税收4571万元,每年平均571万元,其中1957年达1089万元,...
第二节 农业税收
第二节 农业税收 1949年,鸡西县对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征收农业税,习惯称为“公粮”,按常年产量和土地数计征粮食。当年,全县计征农业税(粮食折价包括地方附加粮,下同)45万元,占同年全县财政收入的32.4%。1950年后,全县农业税逐年增加,但占财政收入比重却逐年下降。至1...
«
1
2
...
9067
9068
9069
9070
9071
9072
907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