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化工、配件
第四节 化工、配件 1957年5月,自行车修理社内设了橡胶车间。1958年县与农垦局合并,橡胶车间并入地方国营农机修配厂,为该厂橡胶车间,人员增至12人。并增加了油封、胶垫橡胶杂件的生产,进行轮胎翻新。1962年县与农垦局分开,恢复集体所有制,改为橡胶修配合作社。1964年10月14日,工业实行调...
第五节 制药
第五节 制药 药品加工业始于1950年。县土产公司对收购的山参、鹿茸、鹿胎进行加工,制成中成药。至1956年,药材公司成立后,加工作坊停止生产。 1970年,县药材公司筹建了制药厂,职工44人。生产人参膏、参茸丸等24种中成药和大输液、氯化钙、204胃药等10种西药。1972年制药厂被调整下马。...
第六节 机械
第六节 机械 建国前,只有修自行车、修钟表、铁匠炉、洋铁铺、铧铁炉等行业。 建国后,始有机械加工业,而且发展较快。包括机械加工、机械设备修理、金属品制造和铁制小农具加工。建国后几个主要年份机械工业的总产值是:1952年8.5万元,1957年8.1万元,1961年68.7万元,1965年48.3万...
第七节 电子
第七节 电子 地方国营电子元件厂是1970年4月27日建立的。当时只有5人,至年底已发展到16人,1971年发展到36人,共生产15300只稳压管。1972年9月,改为虎林县晶体管厂。 1971年至1975年,共生产稳压管14.1万只,产值176.2万元,利润10.8万元,上缴税金15.4万元。...
第八节 建筑材料
第八节 建筑材料 建县之初,始有砖窑。档案记载,1911年有王家砖窑、天发宝砖窑,均为马蹄窑。草作燃料,手工操作。当时,建房以草木土为主,因此,砖的用途只限于搭炉子。民国年间改烧红砖,产量极低。民国5年(1916年)档案记载,全县年产红砖3万块。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在安乐镇南穆棱河岸,有...
第九节 木材加工
第九节 木材加工 早在清朝末年就有木工作坊。1911年虎林厅址(虎头镇)就有付振州木匠铺1处,职工6人。1925年倒木沟(现八五八农场吉祥)有王兆礼兄弟2人作木匠活。 1935年,县城(虎头镇)有木匠铺2家。四区(现虎林镇)有木铺1家。全县共有3家。 1945年8月“光复”至1948年8月,全...
第十节 食品
第十节 食品 县内食品加工业有粮油加工、水产加工、肉类、酿酒、糕点、糖果、清凉饮料、调味品、乳制品及卷烟业。粮油加工、酿酒、糕点、调味品发展较早,其余均是建国后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几个主要年份食品加工业的产值是:1949年18.2万元,1952年41万元,1957年166.1万元,1961年284....
第十一节 纺织工业
第十一节 纺织工业 1948年春,虎林镇李春清、李春元兄弟,拣了日军败退时抛下的两台打棉机,用人工驱动,办起了大众打棉厂,主要加工旧棉絮。1951年,打棉厂购进1台柴油机做动力。1952年,产值达490万元(东北流通券)。1956年手工业合作化时,合并到服装社,为打棉车间。1962年,又从服装社分...
第十二节 缝纫
第十二节 缝纫 缝纫业始于民国时期,开始有皮鞋铺、成衣铺。1935年统计,全县共有私人鞋铺两家,成衣铺6家。 1945年8月“光复前”,虎林镇鞋铺为1户,从业人员4人;成衣铺13户,从业人员20人。 1947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三支队警卫团供给部进驻虎林后,为解决部队服装,组建了1个被服加工厂...
第十三节 皮革
第十三节 皮革 民国时期,自家制革生产车马挽具和靰鞡。但在伪满后期,牛马皮竟被列为军用物资,日伪政府控制很严,致使皮革工业发展缓慢。1945年8月前,全虎林镇共有5家皮铺。 1948年1月1日,县人民政府为解决军需与民用,生产车马挽具、靰鞡支援解放战争,成立了地方国营民生皮革厂,有职工21人,由...
第十四节 造纸
第十四节 造纸 1959年3月,建起地方国营造纸厂,7月投产,人员16人。当时是白灰土法制浆,火墙烘干,生产毛头包装纸。1962年4月,转为集体所有制,改称虎林县土纸生产合作社,人员14人,生产土纸6吨。当年10月,因工艺落后,年生产效率低,产品质次价高,关闭停业。 1976年10月,再次兴建地...
第十五节 印刷
第十五节 印刷 印刷工业起源于1934年8月,由赵洪经在虎林县(今虎头)开设了“文友”印刷局。以刻字为主,印刷少量表格、布告等。1935年购进了日本产的四开印刷机1台,又增加了印刷帐薄、学生本品种。1938年随着伪县公署的搬迁,移至今天的虎林镇,租用3间砖房,继续营业。当时,虎林镇内还有“怡顺永”...
第一节 虎林县油厂
第四章 主要工厂简介第一节 虎林县油厂 此厂建于1927年,原是汉奸李象山为股东的烧锅与油坊兼营的当时县内比较大的私营企业,名为“德盛泉”烧锅。1946年反奸清算时,被没收改为地方国营。1947年冬,增加了制米车间。这时厂里主要制酒、制油、制米,还有1台30KW的发电机发电照明。有工人30余名。日...
第二节 虎林县制米厂
第二节 虎林县制米厂 1955年,由地方国营油厂制米车间分出成立。1958年又与油厂合并,为油米厂。1963年又从油米厂分出来单独设米厂。1968年10月,又并入虎林粮库,为加工车间。1970年4月与粮库分开,称制米厂。1976年,安装了1组125型模式米机,两台高压风机和两架罗。1982年增加了...
第三节 虎林县制酒厂
第三节 虎林县制酒厂 1957年10月,由地方国营油酒厂制酒车间分出建立。当时职工38人。设曲房、酵母、甑房3个车间,1班生产。设备只有1个串心锅。挖窖,开凉,入窖全是手工操作。1969年实行了地面行走吊车挖窖,吊锅用上固定式吊锅机,并实行了地下通风凉渣,初步替换了笨重的手工操作。1973年安装了...
«
1
2
...
9406
9407
9408
9409
9410
9411
9412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