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五节 机维修与制造
第五节 机维修与制造 农场的农机维修与制造,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地发展为三级(厂、所、保养间)保养、修理与制造系统的。 一、农机维修 五十年代初期,农场的农机修理单位只有一些简陋通用设备,草木结构的厂房,缺少修理专用设备、检验调试仪器和修理人员,技术水平也不高,根本完不...
第六节 内协外援
第六节 内协外援 自五十年代后期,垦区的农场群逐步形成,农场在垦区内外、场社之间展开了农机作业内协外援。尤其对农民群众的机械作业支援,为农业机械化起了示范作用,影响深远。 1958年6月,八五二农场为宝清县代培拖拉机学员113名。 1960年6月,八五三农场抽调200名机务人员支...
第七节 专业技术队伍
第七节 专业技术队伍 垦区机务队伍的基础是建场初期各地支援的技术人员、复转官兵中的技术人员和农垦系统培训的技术骨干。此后国家陆续分配给垦区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及选送进修的人员构成了农机专业技术队伍的中坚。 1953年夏,东北区国营农场管理局在九三农场办收割机手训练班,双鸭山农场有 13人参...
第四章 水利
第四章 水利红兴隆垦区是从沼泽化冲积低平原中开发出来的,水利事业直接关系着农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在农垦1955—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中,水利建设投资11,333万元,连同国家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拨款10,896万元,共达22,229万元(均未含划出的笔架山,佳南农场。下同)。按1985年末...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一节 发展概况 在开发荒原和生产经营中,随着人们对自然条件和旱涝危害的认识不断加深,虽因资金不足而在或旱或涝年代有时顾此失彼,水利建设的总趋势已从单纯排水走向综合治理,总规模逐渐扩大。这一历经曲折的进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零散治水转向按规划排涝 双鸭山、曙光农...
第二节 治涝工程
第二节 治涝工程 红兴隆垦区12个农场共有涝区41处,其中30万亩以上的10处——友谊、五九七、八五三农场各2处,八五二农场3处,二九一农场1处;3~30万亩的25处,3万亩以下的6处。涝区总面积959.5万亩,受涝面积601.1万亩。至1985年,在41处涝区已开挖干、支渠1,606条,总长...
第三节 堤防工程
第三节 堤防工程 流经垦区的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江河有19条,沿江河有大片低洼易涝地,常受洪水威胁。为防御外水为患,沿岸各场分别按流域规划建筑了堤防。到1985年,所建38处堤防,总长761公里(达到标准的有579公里),移动土方2,284万立方米,保护耕地278万亩、村镇176个、...
第四节 灌区工程
第四节 灌区工程 垦区五,六月少雨,常影响小麦生育。受大气环流变化和域内生态环境改变的影响,自五十年代断续出现干旱,特别是七十年代后期出现连续五年的干旱。为在低洼地上创高产,农场也开始发展水田。因此,各农场在水利建设中因地制宜地采取拦河引水,设站抽水、打井提取地下水等措施修建了一些灌溉工程。...
第五节 水库建设
第五节 水库建设 垦区有9个农场自建场至1985年共兴修水库39座,完成土石方897万立方米。其中大、中型水库各1座,小型(1)水库15座,小型(Ⅱ)水库22座。设计总库容2.22亿立方米,实有库容1.14亿立方米。总控制流域面积1,558平方公里,总调节能力8,900万立方米。 大型...
第六节 水土保持工程
第六节 水土保持工程 垦区水土流失总面积76.03万亩,分布在友谊、八五三、八五二、饶河、双鸭山,曙光、北兴,红旗岭农场的岗坡耕地。这些农场建场后采取修水平梯田,改种横垄、挖截流沟,栽人工水土保持林,种草等措施的有37.74万亩,曙光、八五二农场主要采取改顺坡垄为横向垄。友谊、北兴,红旗岭,...
第七节 专业技术队伍
第七节 专业技术队伍 在多年水利建设中,农场与红管局水利管理机构逐渐健全,专业水利工程队伍逐渐发展壮大。到1985年,农场已有专业水利工程队8个,职工3千余人,有6个水库、灌区设立了管理处、站。 农场创建后,有为数不多的水利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垦区。红管局1979—1985年结合垦区实...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五章 林业第一节 发展概况 红兴隆垦区林业资源较丰富,由农场经营,为基本建设和生产、生活提供了部分必需的林产品。七十年代初期,垦区林管机构和林业基础建设开始得到加强。自七十年代后期贯彻农场总局建设农防林为主的林业生产经营方针和有关政策,营林、造林规模扩大,林业建设和林业管理走向正规。到1...
第二节 林业管理
第二节 林业管理 垦区次生林资源属国家所有,由农场按国家林业政策和规章制度实施管理。但在建立健全林业管理制度上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渐进过程。 农场创建后,虽在贯彻执行中央和省的林业管理方针、政策、规章制度中制定了一些单项的、临时性的林业管理办法,但处于大面积开荒、修路、建房的拓荒时期,林政...
第三节 林场生产
第三节 林场生产 一、生产能力 到1983年,垦区除江川、宝山农场外,各农场都有专业林场,共17个。经营。总面积 152,9万亩,其中次生林面积103.7万亩,人工林面积13.2万亩。年生产能力为造林7万亩,次生林抚育3.9万亩,主伐2.3万亩,一次加工板方材1.09万立方米。...
第四节 苗圃生产
第四节 苗圃生产 一、苗圃的建立与发展 为适应林业生产的发展,解决造林苗木,曙光农场1952年开始进行苗木生产,育苗15亩。 1957年后,各农场的林场和少数生产队陆续成立了苗圃,1973年育苗面积1,840亩。此后,除八五二、北兴农场外,其他农场都建立了农场、分场的中心苗圃,...
«
1
2
...
14179
14180
14181
14182
14183
14184
1418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