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第二编 经济第一章 经济结构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红兴隆垦区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国营农场群组成。农垦经济活动覆盖了近万平方公里的经营地域。遵循国家创办农垦事业的方针、政策,垦区经济经过农垦职工艰苦奋斗,逐步发展、壮大。在“左”的思想干扰下,也历经波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垦区经济在改革中已从...
第二节 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
第二节 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 一、建场初期的单一经营 垦区最早建立的双鸭山、曙光农场,初建时主要任务是;开荒种地打粮。1950—1952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7。3万元,种植业建设占53.5%,牧业建设占1.6%,交通、电信建设占3.3%,工业建设占9.1%,非生产性建设占32.5%。19...
第三节 经济组织结构
第三节 经济组织结构 垦区全民所有制的农垦企业,长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统一经营,按国家指定渠道进行生产、生活资料购销。场(厂)设立了与农垦系统、地方政府衔接的职能机构。进入八十年代,为搞活经济,红管局根据国务院1979年183号文件“以国营农场为基础,办农工商联合企业,实行生产、加工、...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二章 农业第一节 发展概况 红兴隆垦区的农业,是国营农场在土地资源丰富但开发难度极大的条件下,经39年拼搏而发展起来的。到1985年,已拥有耕地591.8万亩,与初建农场时的1949年相比,增加 64.8倍。为适应本地自然情况和生产规律,农场探索总结了全民所有制大农业的管理制度与组织措施...
第二节 轮作、耕作与培肥地力
第二节 轮作、耕作与培肥地力 一、轮作 农场创建初期,生产队未定型,土地熟化不好,地号不便规划,只是在局部面积上调换茬口。体现在全民经营的农作物种植结构上,1956年全区平均值为;小麦占58.2%,玉米占3.1%,大豆占32.5%,其他作物6.2%。1959年搞“大豆为纲”,大豆种植面...
第三节 种子
第三节 种子 一、种子管理 1978年前,管理种子是场、局农业部门的职责之一,有专人负责。生产队自种自留。队间、场间调剂种子,实行统一调拔,按粮食统购价加成。 1978年10月,红管局根据农垦部种子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种子公司。到1979年3月,各场也相继成立了种子公司。种子公司...
第四节 作物栽培
第四节 作物栽培 一、小麦 1、品种结构。基本趋向是以高产为中心,兼顾机械化对植株高度,气象条件对熟期和落粒性、水肥条件对茎杆强度的要求。自七十年代后期,因早熟品种产量低,有些生产队不种,出现熟期结构失调。 各时期主要栽培品种有: 五十年代:中早熟一留切森斯、秃不齐,中熟一...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一、垦区农作物病虫害种类 虫害:有菜粉蝶、菜蛾、甘兰夜蛾、菜叶蜂、根蛆、黄守瓜、廿八星瓢虫、地老虎、红蜘蛛、粘虫、蚜虫,大豆食心虫、玉米螟、粟灰螟、草地螟、豆根潜蝇、蓟马、椿象、负泥虫、金龟子、蝼蛄、金针虫、麦叶蜂、尺蠖类等等。 病害,有小麦根腐...
第六节 自然灾害与抗灾
第六节 自然灾害与抗灾 一、重灾、特重灾害年份 1957年:低温多雨。大于10℃活动积温比历年平均少150℃;年雨量680毫米,比常年多200毫米左右。 1959年:严重夏秋连涝。7—8月降雨360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多140毫米;9—10月降雨180毫米,比历年同期平...
第七节 产量、产值、成本、利润
第七节 产量、产值、成本、利润 垦区全民经营农业的产量、产值随耕地面积增加而迅速增长。亩产量也随农业四化和农艺水平的提高而逐渐上升。但年度间产量、产值、成本、利润波动幅度较大。 一、种植面积与产量 1、粮豆作物。垦区全民经营的粮豆作物,1949年播种6.6万亩,亩产38.3公斤,...
第八节 专业技术队伍
第八节 专业技术队伍 垦区农业技术队伍的骨干,是建国前后参加革命工作的知识分子,国家分配的本科,大专、中专毕业生和从实践中锻炼成长,自学成才的专业技术人员。到1985年,红管局有专业农艺技术人员1,5222人,其中高级农艺师8人,农艺师275人,助理农艺师277人。 为提高农业技术人员...
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三章 农业机械化第一节 发展概况 红兴隆垦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较早、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垦区之一。在国家重点装备下,垦区农业机械化已具相当规模,综合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并培养了一大批农机专业技术人才。由于推行农机管理科学化、标准化,积极引进新机具、消化新技术,总结并建立健全了适应地区生...
第二节 农机管理
第二节 农机管理 一、管理体制 1955年友谊农场成立后采用了苏联的技师制,在场长领导下,总场配总工程师,分场配机务技师,队配机务副队长,实行技术责任制,总场设修造厂,分场有修理所,队有保养库,逐步完善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行政统一指挥,农机系统负责用、管、修的管理体制。其他农...
第三节 机械化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试点
第三节 机械化为中心的农业现代化试点 一、重点机械化生产队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决定农场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国家通过试点,根据财力、物力,对垦区采取了重点分批装备的办法。 1963年初,农垦部主持召开的黑龙江垦区重点机械化会议决定,1963年重点装备 100个生产队,以...
第四节 田间作业
第四节 田间作业 农场田间机械作业程度随农机具装备的逐步增多和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而不断提高。为达到高产增收的目的,多年来,垦区农机战线适应农艺要求,从作业的时机、质量、方法和实施手段上,努力为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创造条件。但是,田间机械作业因受技术水平、机具性能和技术状态,配套程度,配...
«
1
2
...
14178
14179
14180
14181
14182
14183
14184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