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分局直属
第二节 分局直属 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建筑(集团)公司始建于1976年,当年只是一个拥有几十名职工为承建家属住宅楼而成立的嫩江管局基建队。经过20余年艰苦创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建筑工程公司,最后扩展为集团公司。公司位于齐齐哈尔市龙沙区通江路11号。目前,公司拥有二级建筑施工企业1个,乙级...
章下序
第二编 农业经济第五章 农业体制改革成章下序 农垦企业自创建以来,一直实行等级工资制,生产者与管理者的收入同生产成果相脱离,而激励生产者与管理者热情的机制只源于经济规则之外的政治鼓励,非物质利益的取向。这种体制决定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丰收与欠收生产者的收入没变化。由于生产者与管理者热情不足,...
第一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一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10月农垦部在武汉召开的国营农场经济管理会议,确定农场对生产队实行以“包、定、奖”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在生产队内部实行“任务到组,责任到人,定额计分,以分计奖”的办法。嫩江国营农场管理局于1981年开始实行这种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除少数经济效益好一点的农场实...
第二节 双层经营体制
第二节 双层经营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使从事种植业职工的利益追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因此,焕发了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83年3月农牧渔业部在广东湛江召开的全国农垦工作会议上肯定了承包到户这种责任制模式。同年8月在新疆石河子召开的全国农垦工作汇报会议上又进一步总结了包干到户责任制的经验,提...
第三节 配套改革
第三节 配套改革 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有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摩擦,还要受到其他领域的制约。因此双层经营机制运作、发展、完善乃致成熟的过程中是要冲破很多难关,而这个过程的完成是要靠配套改革相辅相成的。 一、强化生产队职能。土地分散经营后以为一纸...
章下序
第六章 种植业章下序 农垦分局围绕种植业服务设立的机构有:农业处、农机处、科技处、水利局等部门。主要是宏观调控、农情统计、沟通信息、组织经验交流和推广新技术。农场也相应地设业务科室,直接为家庭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1998年分局农业处、农机处、科技处合并为农业科技处,工作职责不变。 农...
第一节 作物栽培及轮作体系
第一节 作物栽培及轮作体系 在计划经济时期,各农牧场种植什么作物、播种多少面积都要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进行。这个时期各农牧场大部分都以小麦、大豆种植为主,只有查哈阳农场种植一些水稻,牧场种植一些玉米。各场还因地制宜地种了一些油菜、甜菜、小杂粮等少量经济作物。小麦的种植比例一般占粮豆面积的30%左...
第二节 作物品种的应用
第二节 作物品种的应用 品种是增产的内因,潜力较大。鉴于齐垦区无霜期短,自然灾害多,在粮食不富足的计划经济时期,品种的应用原则是“早熟、高产、抗灾、质佳、适应性强”。择种的标准基本是在早熟的原则下什么高产种什么,增产是第一位的。品种的来源主要是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引进种源进行繁育、提纯复壮,建...
第三节 植物保护
第三节 植物保护 自90年代以来,主栽作物病、虫、草发生种类与防治方法是: 一、小麦 1、小麦根腐病。此病属常发性、多循环病害,发病率较高,土壤带菌和种子带菌是苗期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叶、茎、穗上病菌靠气流传播,可进行多次侵染。防治方法,一是精选无病种子,二是种子药剂处理。目前生产...
第四节 施肥与耕作
第四节 施肥与耕作 1、施肥。近年来各作物产量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除作物结构调整、科技含量增加外,施肥水平的提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全局每年化肥施用总量为24 300吨,其中尿素10 000吨、二铵12 000吨、钾肥2 000吨、其它肥料300吨。各作物具体施肥水平(单位:公斤)如下: 小...
第五节 新技术推广应用
第五节 新技术推广应用 1、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自1989年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至2000年末,全局已累计推广面积达233万亩。实践证明,推广该项技术每亩可增产水稻150公斤,10年累计增收水稻34.95万吨。按目前市场价格1.3元计算,每亩可增收195元,全局累计增加牧人4.54...
章下序
第七章 农业机械章下序 齐齐哈尔垦区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具有大农业、大机械化的特点。计划经济时期,农场经济管理是高度统一的。农业机械是统一购置、统一保管、统一使用、统一保养、统一维修、统一调拨。1985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大农场套小农场”双层经营体制后,耕地承包到户兴办了家庭农场,农用...
第一节 机械装备
第一节 机械装备 齐垦区的农业机械装备的改型换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1962年以前农场使用的农业机械都是从前苏联等国外进口的拖拉机,如前苏联C—80拖拉机、纳齐拖拉机、德特—54拖拉机,匈牙利的ACD—400联合收割机等。 1963年根据农垦部颁发的《国营农场农业机械和报废的暂行规定...
第二节 农机管理
第二节 农机管理 齐齐哈尔垦区1984年开始兴办家庭农场,耕地承包到户,农业机械也承包、租赁或转让给职工经营。农机分散经营初始阶段,缺乏管理经验,一切均由机械经营户自行处理,农场、生产队放松了管理,因此,机械保管、使用、维修等比较混乱。一是有机户将机械弄到家里随意停放,损坏严重;二是机械作业价...
第三节 农机革新
第三节 农机革新 齐垦区农业机械,多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购置的,机型陈旧,性能落后,机具不配套。进入90年代,耕作技术、栽培技术不断改进,水田面积逐年增加,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很大一部分拖拉机、收获机不适应生产的要求,除购置一部分大马力新的机械外,更多的是围绕节本增效,一机多用等进行革新。...
«
1
2
...
15782
15783
15784
15785
15786
15787
15788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