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边界现状
黑龙江省境内中苏国界,东南以东宁县的山崧台与吉林省珲春县交接,西北在漠河县西 额尔古纳河的恩和哈达河河口与内蒙古自治区分界,总长3000多公里。其中,水界占多数, 陆界占少数。 国界的大体走向是:北起漠河县西额尔古纳河的恩和哈达与内蒙古自治区为界,经较短 一段额尔古纳河,过额尔古纳河与石...
第二章 边境管理与协作
中俄、中苏国界中方的边境管理,始于18世纪初。初时清政府较为重视,管理很严。迨 至19世纪初,清政府国力衰微,边境卡伦,形同虚设,俄人越境垦荒、割草、狩猎、淘金, 如入无人之境。辛亥革命后,情况略有好转。但边境纠纷、边民擅自越境事件,仍频频发生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东北期间,日本在中苏边境陈重兵,...
第一节 清及民国时期的边境管理
《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签订以后,中俄东段边界的边防,清政府方面主要由黑龙江将 军和宁古塔将军负责。清廷为了确保边境地区的安宁,雍正皇帝时曾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 一为设立固定的边防哨卡(称卡伦),一为定期派官兵巡查边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有效地保护了边界不受侵犯,并促使中俄两国边境人民和平相...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边境管理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8年末,这一时期,由于中苏关系处于友好阶段,在黑龙江 省境内的中苏边界我方一侧处于有边无防的状态。当时边境群众到苏境治病、探亲访问、买 卖、交换货物等,都可以自由出入国境,基本上不受限制。在中苏双方边境基层党、政机关 之间,当时也有些非正式接触。如祝贺节日、联欢、通知...
第三节 合作与支援
1959年1月,黑龙江省在边境地区设立派出所。在实施前,黑龙江省边防部门的代表曾与 苏联边防部门的代表会晤,双方商谈边防部门间的联络与合作问题,并取得一致意见。双方 同意,对非法越入对方境内人员,一方边防部门要及时送交对方的边防部门;双方有义务帮 助查找对方失落的人员、牲畜、家禽或其他物件,找到...
第三章 边境争端
19世纪50年代以后,清政府被迫同俄国政府签订了《中俄瑷珲和约》、《中俄续增条约 》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了解决俄国在中俄东段边界蚕食中国领土等问题,清政府又于18 86年(清光绪十二年)与俄国政府签订了《珲春东界约记》、《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 。但是,由于俄国政府继续推行蚕食中国领土的政策...
第一节 七里沁岛事件
七里沁岛位于饶河县镇江村西南12公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由5个岛组成, 总面积3.6平方公里。 七里沁岛历来属中国管辖。中国居民一直在岛上从事生产,苏方没有提出过异议。60年 代中期,苏军人不断登岛,干涉中国居民的生产。1968年1月5日,苏联边防当局派出大批军 人、装甲车登岛...
第二节 珍宝岛事件
珍宝岛位于虎林县偏东北处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由大小岛屿组成。面积0. 74平方公里。 珍宝岛属中国管辖,中国居民一直在岛上从事生产活动。1947年以后,苏军人开始登岛 干涉中国边民生产。进入60年代后,这种干涉活动变得更加频繁。1969年3月2日、15日,苏 联边防当局派出大批...
第三节 月牙泡事件
月牙泡位于虎林县虎头镇西南约10公里处,是常年积水的沼泽地带。距乌苏里江中国江 岸约700米,面积6平方公里。 1978年5月9日,苏联边防当局派直升机、军艇、军人进入我月牙泡地区,苏军人在我境 内纵深追捕和包围我方居民,并开枪打伤2人。为此,中国方面于5月11日向苏联方面提出了 强烈抗...
第三篇 领事侨务
1858年(清咸丰八年)《中俄瑷珲和约》和1860年(清咸丰十年)《中俄续增条约》签 订以后,特别是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中俄密约》签订及后来中东铁路的修建后,俄 国势力大举侵入黑龙江地区。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不仅取代俄国控制了东北南部地区,而且 还通过《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的附约,迫使清...
第一章 外国机构
各国在黑龙江地区设立领事馆或办事处,始于本世纪初。根据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的《中俄密约》,东北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中东铁路通车后,俄国由于它已在铁路沿线 地区建立起有效的行政管理机构和司法机构,所以开始时并未设立领事馆。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不但取代了俄...
第一节 俄国领事馆
一、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俄国政府批准在中国东北营口设立领事馆,其辖区包括黑 龙江地区。同年7月19日,俄国政府又批准在吉林、黑龙江两地区设立外事交涉员,享受领事 权。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日本及西方各国纷纷筹划在哈尔滨设立领事机构。俄国于...
第二节 苏联领事馆
一、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1920年4月6日,由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实际领导的一个缓冲国远东共和国成立。次年2月, 远东共和国政府在哈尔滨设立了代表部②(②黑龙江省档案馆82-4-31号。)。5月14日,远 东共和国交通部也在哈尔滨设立了商务代办处。1922年11月15日,远东共和国并入苏维...
第三节 苏联商务代表处
1924年北京政府与苏联建交后,苏就在哈尔滨设立了商务代表部,在黑龙江、吉林两省 的各经济单位,均由该部领导。该部设10个分输出部,包括罐头、果物、烟草、工业品、药 品、矿物及硅石技术品、木材、矿物性燃料等①(①《北满概观》,哈尔滨满铁事务所编, 汤尔和译,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31...
第四节 日本领事馆
一、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 上世纪末,黑龙江地区内并无日本领事馆。少数日本侨民,由日本驻营口领事馆管辖。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势力极力向黑龙江省推进,特别是1905年12月22日中日在北京签订《会 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后,清政府被迫将哈尔滨等东北16处城镇开埠,来黑龙江地区的日人 激增。19...
«
1
2
...
3610
3611
3612
3613
3614
3615
361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