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二节 商品销售
第二节 商品销售 一、生产资料销售 物资部门所经营的物资共分为中央统一分配的物资、中央各部管理的物资,通称为“统配物资”。二类物资(各专业公司管理的物资)和三类物资(上述各类物资以外的物资)共4个类别的物资。其中中央统配物资包括钢材、木材、水泥、汽车、锅炉、金属切削机床和原煤等重要物资。由于长期...
第一节 改革前的商业企业管理
第四章 商业企业管理第一节 改革前的商业企业管理 解放后,对商品和物资实行统一调拨。实行资金逐级下拨,卖钱额逐级上缴的贸易金库回笼制。对国营商业部门职工按供给制付酬。 1953年,改革供给制,建立核算制,强调精打细算,科学管理,从而使商业工作稳步前进。 1961年,开展了以清仓查库,改善经营管...
第二节 改革后的商业企业管理
第二节 改革后的商业企业管理 1981年推行了经营承包责任制,把个人得失和国家,集体利益紧密联系起来。经过试点后,在21个单位搞了7种类型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一是对利润稳定的企业,如一、二百货商店,实行全额分成,五定到组,百分计奖的办法。二是对微利企业,如饮食业的9个饭店,实行三定一包,超利分成,亏...
编下序
第九编 财政 税务 金融编下序 虎林县设治晚,土地初垦,工商稀少。1910年(宣统二年)吉林省度支司始按虎林厅上报预算拨给开办费、经费。厅署经费除靠租赋少量留成外,绝大部分靠省拨款维持。民国时期的行政经费基本靠省拨款支付,租赋、契税、司法收入仅作补充。伪满县公署等机关的经费也绝大部分靠省拨,只有少...
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第一章 财政第一节 财政管理体制 宣统元年(1909年)虎林设治时,一切开办费、经费所需各款均从吉林省度支司库请领。 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推行了预算决算制度。虎林厅由于新设治,预算管理制度极不完善。预算编制后,经省批准执行,不得随意变动。决算审定后,凡属余款均上缴。审查预算和决算各有6...
第二节 财政收入
第二节 财政收入 一、清朝时期部分财政收入 宣统二年(1910年),由吉林省度支司拨款3763.72两银元银。 二、民国时期部分年份的财政收入 年 代 合 计 经常门 临时门 民国5年(1916年) 17912元 17470元 422元 民国8年(1919年) 18777元...
第三节 财政支出
第三节 财政支出 一、清朝末期的财政支出 宣统二年(1910年),虎林厅、游巡队及开办费2632两银元银。 二、民国时期部分年份财政支出 年 代 合 计 经常门 临时门 民国5年(1916年) 17739元 17296元 442元 民国8年(1919年) 18473元 1...
第四节 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
第四节 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 一、预算管理 在预算管理方面,主要是搞好预算平衡,促进增收节支,建立健全预算,决算制度,严格执行编制审核与批准程序。在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的过程中,搞好预算收入和支出的平衡,各项收入,各项支出之间的协调平衡。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量入为出、不留缺口、不出赤字。对预算资...
章下序
第二章 税务章下序 早在清雍正五年(1727年)。尼满地方已设临时收税点,在乌苏里江以东的恰喀拉族和以西的赫哲人隔年五月汇集于尼满地方,向派来的清庭官员“交纳貂皮”。 光绪二十年(1894年),蜂蜜山荒务局派员到今虎头镇地点设立呢吗口山海税务局,兼理民词与放荒。至宣统元年(1909年),税务局内...
第一节 税制
第一节 税制 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在呢吗口设厅治前后,其开征税目有国税10种、省税9种、县税7种。有田赋、牲畜税、当税、洋药税、烟土税、酒税、麻税、卖货捐、木税、石税、柴炭税、洋草税、渔网税、货物税、粮税、木植税等。 民国初年,以原来的地丁赋税为主,又增收益、所得、消费、关卡等税。田赋划...
第二节 征收方法及税额
第二节 征收方法及税额 清初征收实物税,主要是向清政府上贡貂皮。据史料记载:尼满笔贴式萨穆等人,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收貂皮90张。嘉庆八年(1803年),笔贴式章京、观音保等人收貂皮90张。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骁骑校明举等人收貂皮90张。 清末规定,升科地每垧收大租600文,小租6...
章下序
第三章 金融章下序 虎林县内历史上工商业不发达,金融机构设置也较晚。伪满康德6年(1939年),始有伪满中央银行虎林办事处1所,至1945年“光复”即关闭。“光复”后办理金融业务,需去密山县银行。 1953年5月,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虎林县支行。1956年6月建立了中国农业银行虎林县支行。1964...
第一节 货币
第一节 货币 一、清代货币 根据呢吗厅、虎林厅档案记载:清代流通吉平银和制钱。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来,县内农民向密山府交土地大租和小租,均交清代制钱。制钱又名中钱,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6月由吉林宝吉钱局所铸。该币圆形方孔,成分以铜为主,加入若干铅。规定500个(文)为1吊。吉平银是...
第二节 民间金融
第二节 民间金融 虎林县在清末民国时期没有典当和钱庄。伪满康德10年(1943年)张立权、张文远曾在虎林镇内开设1家当铺,有两间门市房。到1945年8月“光复”关闭。当铺押品以衣服为主,作价很低。一般过两、三个月不来赎即转卖。如到期来赎,除还原物,外收赎取者月息3分,即值100元物品每月收3元的利...
第三节 银行沿革
第三节 银行沿革 一、伪满中央银行虎林办事处 伪满中央银行虎林办事处,康德6年(1939年)设。内有伪职员10多人。其中只有两个中国职员任传递职务,其余为日人。办事处主要办理日本关东军、虎林镇内日、伪企事业和中国工商户的存取、汇兑和金银收买业务。1941年4月8日,伪满政府公布法令强迫民众进行“...
«
1
2
...
9410
9411
9412
9413
9414
9415
941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