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其他资源
第四节 其他资源 乌裕尔、润津两条河横贯克东县全境,26条较大沟系和52个泡泽泉塘,水而面积为14000亩。 一、水 本县水资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自然降水,二是地下水,三是乌裕尔河流经本县的客水。总水量为5.02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941亿立方米;地下水3.08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为2....
章下序
第五章 自然灾害章下序 一、雹灾 1919年8月3日,第二区(今克东镇一带)遭受雹灾,毁灭庄稼1/2。 1927年7月10日,二克山镇一带10余井骤降冰雹,庄稼全毁。各井轻灾农田五、六千亩,重灾1万亩,计1.5万亩。 1927年8月5日,东乡(今玉岗乡)10个井遭受雹灾,成灾农田面积5201...
第一节 经济形式
第四篇 经济第一章 农业经济第一节 经济形式 1945年以前,克东县绝大部分土地为地主、富农占有,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广大农民以租种地主、富农的土地或是出卖劳力,给地主、富农当长工谋生。他们除了缴纳地租和各种赋税之外,还要承担各种劳役。收缴地租和雇工,是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1945...
第二节 农业
第二节 农业 克东县的土地开发较晚,农业生产的历史迄今不到百年。 本县属丘陵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自然环境较好,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但是,在土地改革以前,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生产力很落后,粮食平均亩产只有百斤左右。 土地改革以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本县广大农民在党和政...
第三节 农业机械
第三节 农业机械 一、机构设置 1958年5月,在县农业局设立农机股,配备2名专职人员负责农机工作。1959年11月成立农机局,1968年撤销,合并到第一工业科。1969年6月和第一工业科分开,单独成立农机科,1984年1月改称农业机械化局。 二、农具改革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1956年随着...
第四节 林业
第四节 林业 克东县境内东部及北部边缘地区,天然林木丛生(多柞桦乔木,杂以榛、苕灌木)。但是,自中华民国以来,多是有山不见树,有林不成材,处于原始自发状态。 日本统治东北时期,为了大量掠夺天然资源,虽对林业有所管理,但只砍伐不营造,许多宜林地造成一片秃山,大好天然林遭到摧残破坏,使林木逐年减少。...
第五节 水利
第五节 水利 克东县由于地处小兴安岭南麓与松嫩平原连接的过渡地带,受地形和地质结构的影响,水资源较为贫乏。境内仅有乌裕尔河,润津河两条时令河横贯北部和中部,并有26条较大的沟系与两河相通,许多沟、泉、泡、沼分布于两河流域和沟谷滩地,构成以乌、润两河为主体的水系网络。 在中华民国和伪满洲国时期,对...
第六节 畜牧业
第六节 畜牧业 一、机构队伍 1949年到1953年,县农业科配备3名专职干部,负责全县畜牧工作。1954年,在农业科设立畜牧兽医总站,配备9名专职人员。1958年县成立服务局。畜牧兽医总站划归服务局所属。1959年3月成立畜牧局。1962年畜牧局和农业局合并,改称农业科。1963年两科分设,又...
第七节 渔业
第七节 渔业 一、机构设置 1967年以前,克东县渔业生产只是捕捞润津河、乌裕尔河及泡、沼自然繁殖的鱼类为主。1967年在县供销社设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始人工养殖,捕养结合。1980年7月,县委、县政府根据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将水产技术推广站改为水产事业管理站,列为县政府科级单位。下设水产技术推广...
第八节 副业
第八节 副业 一、副业生产资源和种类 克东县副业生产的资源,从野生动植物到各种农副产品,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由于人口逐年增多,荒地逐步被开垦,野生动物数量也在减少。现在,野生动物有狍、狐狸、野兔、貉、猞猁、黄鼠狼、香鼠、麝鼠等。野生药材有:百合、升麻、一伦贝母、车前子、苍兀、玉竹、大活、桔梗、元...
第九节 气象事业
第九节 气象事业 直至50年代初期,克东县还没有气象预测预报部门,只有农民凭着自己的经验“观天”,无法用近、现代科学准确掌握水、旱、风、雹、霜、冻等各种自然灾害,只有听从大自然的摆布。 农业合作化以后,为了发展气象事业,于1958年1月1日建立了克东气象站,进行观测工作。建站时有5名工作人员,主...
章下序
第二章 工业章下序 中华民同初期,克东地区开始有手工业,在二克山镇内出现了榨油、制米、磨面等小作坊和一家一户经营的木匠铺、铁匠炉等个体手工业。民国18年(1929年)克东建县后,手工业企业发展到40多家,并出现了制酒、制粉两家较大的私营工业,同时兴办起采石业,年产条石1万立米。到民国20年(193...
第一节 所有制形式
第一节 所有制形式 民国18年(1929年),有1家“古香久"烧锅,厂址在西二道街路南,出谢廷华开设,资金有1万多元(哈大洋),有50名雇佣工人,主要生产白酒,兼营粮栈、油坊。民国19年(1930年),又有哈尔滨市资本家马胜喜、崔荣滋经营的“宏大制粉厂”在西南街开业。厂房是3层小楼,有技术工人和力...
第二节 主要工业行业
第二节 主要工业行业 一、食品工业 克东县的食品工业历史较长,早在解放前就有油、酒、米、面加工业和酱园、果子铺等行业。新中国成立以后,又陆续建立起包括粮油加工、酿酒、副食加工等一批食品工业。到1985年,全县有酿酒、制油、制米、剖面、糕点、糖果、酱菜、腐乳、乳品、粉丝、豆制品加工,肉食品加工、面...
第三节 企业管理
第三节 企业管理 一、机构设置 1950年,成立县企业公司,统一管理全县工业。1955年,撤销企业公司,成立工业科,1958年改称工业局,管理全县工业。1956年,在完成对个体手工业改造的同时,建立了县手工业联社,分管全县手工业。1961年,成立公社工业管理局,分管社队企业。从此,县工业局只管理...
«
1
2
...
9389
9390
9391
9392
9393
9394
939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