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四节 运输
第四节 运输 一、客运 1949—1952年,鸡西铁路地区每日只开鸡西林口和鸡西—恒山2对混合列车,每年平均运送旅客73万人,每日平均运送0.2万人。 1953—1957年,鸡西—恒山混合列车改为市郊旅客列车,日开2对,密山—牡丹江直达旅客列车日开1对。每年平均运送350万人,每日平均0.96...
第五节 安全与效益
第五节 安全与效益 一、安全运输 铁路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领域,行车安全贯穿于运输的全过程。鸡西铁路地区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方针,明确“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铁路运输的命脉”的指导思想,在全体职工中贯彻《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行车组织规则》,并因地制宜制定了《站段安全细则》,要求用半军事化的作...
第一节 机构队伍
第二章 公路第一节 机构队伍 一、机构 1941年,伪满洲国交通部设鸡宁县土木工程处,属全县交通管理机构,下设工事科、庶务科,负责全县境内道路修缮、桥梁养护。1946年,鸡宁县政府设交通股,负责维修道路、桥梁等。 1948年8月,鸡宁县民政科设公路股,股长许长春,技术员李英澈,负责全县公路、桥...
第二节 公路建设
第二节 公路建设 新中国成立前,鸡西地区的公路大部分是中华民国、沦陷时期遗留下来的马车道和警备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鸡西县公路系统的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搞好公路建设、改造,提高路况等级。至1985年,全市公路交通成为城乡连接、四通八达、逐步改善的公路运输网。公路总里程907.8公里,平均每平...
第三节 桥梁
第三节 桥梁 1935—1936年,在穆棱河上建木结构的滴道大桥是鸡西地区最早的公路桥梁。1941年,日本侵略者又在穆棱河上建1座半永久性的城子河大桥。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公路桥梁建设也得到发展。 50年代,在穆棱河、黄泥河子、牤牛河山间沟壑上架起数十座桥涵。1954—1955...
第四节 公路养护
第四节 公路养护 一、养路组织 义务护路员1946—1949年,鸡宁县政府民政科公路股负责全县公路养护工作。由县统一组织,各区、乡、村利用农闲季节 ,按自然区划,出人、出车养护当地区、乡、村公路,随坏随修,维持通车。1950年4月,鸡西县各区、乡成立公路养护委员会,公路沿线各村屯派人备料、拉运,...
第五节 公路管理
第五节 公路管理 一、路政管理 1964年,鸡西市路政管理人员属生产编制,协助生产部门负责管理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公路秩序比较混乱,沿线违章 建筑,路间堆放杂物、垃圾、脱坯,随意取土,边坡种菜等现象严重。秋收季节 ,农民上路打场、晒粮较为普遍。盗窃公路设施,砍伐、烧毁路树的事件时有发生。有...
第六节 公路运输
第六节 公路运输 1912年以前,鸡西地区运输靠人挑和畜力车、爬犁拉运。1928年,梨树镇裕华汽车公司经营2辆汽车,开始长途货运,兼营客运。1941年鸡宁县设置后,营业性长途运输的客货汽车逐渐增多。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前,把大部汽车烧毁、破坏,使公路运输陷入瘫痪。 1950年,鸡西县成立运输...
第七节 交通监理
第七节 交通监理 1952年,县交通安全工作由交通科公路股1人兼管。1958年,姚起峰任交通监理员。20多年来,鸡西市交通监理机构趋于完善,监理员增至84人。交通监理工作,在管理、培训机动车驾驶员、核发执照、年审、办理过户转籍、纠正违章 、处理交通事故、收缴养路费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了国家...
第八节 联合运输
第八节 联合运输 1964年,市人委设置鸡西市铁路、公路联合运输办公室,由铁路、公路、银行、矿务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并由副市长杨洛文和市经委、交通局、鸡西铁路地区、人民银行鸡西市支行、铁路鸡西站等单位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1966年,由市交通局投资,在铁路鸡西站货物处旁新建1栋182平方米的办...
概述
第十八编 邮电概述 1925年,英国人在梨树镇办邮政局,职工12人,专门投送穆棱煤矿邮件的2人。投递线路东至黄泥河子、平阳镇、二人班、密山,北至麻山、林口,均为徒步投递。西线、南线通过铁路投递。 1933年,日本侵略者侵占鸡西地区后,为加速掠夺煤炭资源,在建煤矿的同时,在各矿区中心设置邮政、电报...
第一节 早期邮电
第一章 沿革第一节 早期邮电 一、邮政 1882年(清光绪八年),宁古塔(今宁安县)至蜂蜜山(今密山县)驿道勘界时设4站:青沟岭站(今梨树镇境内的猴石沟一带),黄泥河子站(今恒山区),莲花泡站(今柳毛乡一带),城子河站(今城子河一带)。驿站的设置,主要是传递官府和军队中的公文。随着封建制度日趋腐...
第二节 人民邮电
第二节 人民邮电 1946年4月,成立鸡宁县邮电局,职工14人。分支机构城子河邮电所。1949年9月,鸡宁县邮电局改称鸡西县邮电局。1952年全局职工91人。 1957年8月,鸡西县邮电局改称鸡西市邮电局,分支机构有恒山、滴道、梨树、麻山、城子河、银丰邮电支局,下辖邮电所13个。1961年5月,...
第一节 邮路
第二章 邮政第一节 邮路 一、铁路邮路 继东清铁路建成后,牡丹江至绥芬河间的铁路由下城子延伸到八面通。1925年下城子至穆棱煤矿的铁路建成通车,梨树镇与马桥河、下城子、兴源镇、穆棱站各邮局的邮件和发往牡丹江及以远的邮件均用火车运送。从而取代了下梨树沟至牡丹江的古驿道,加快了官方文信和民间邮件的传...
第二节 邮政业务
第二节 邮政业务 1925年,梨树镇邮政局办理信函、包裹、汇兑3项业务。有平信、挂号信(单挂和双挂)、印刷品、明信片、普通包裹和普通汇兑。 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地区的邮政完全仿照日本国邮政的“一元化整备”的模式。鸡宁、滴道街、梨树镇和黄泥河子邮政局主要办理平常邮件(信函)、包裹邮件(小包邮...
«
1
2
...
9057
9058
9059
9060
9061
9062
9063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