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劳动管理
第八章 经营管理第一节 劳动管理 1948年,鸡宁县土改结束后,农民分得了土地和一些简单的生产工具,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以户为单位,由各户户主负责1家1户的劳动管理。1949年,鸡宁县政府积极引导农民组织常年互助组、三大季节(春、夏、秋)互助组和临时互助组,由互助组组长统一安排劳动力,不分农活轻重、劳...
第二节
第二节 财务管理 1952年,鸡西县试办3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县农业科抓初级社的财会工作,加强财务管理。同时,县政府提出“厉行节约,勤俭办社”的方针,在财务管理上实行逐级限额审批制,如红光农业生产合作社规定,5万元(旧人民币,下同)以下由社主任和财粮员批准,5—10万元由管理委员会研究批准,1...
第三节
第三节 收益与分配 1948年土改结束后,农民成了个体劳动者。至1951年的互助组时期,农民收入除交纳公粮(农业税)外,全部归自己所有。1952年,鸡西县农村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后,初级社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要收入,近郊初级社还有一些车拉脚的副业收入。在分配上,扣除交税、提留后,以劳动力所挣工分...
第一节 果树示范场
第九章 国营场站第一节 果树示范场 1959年,鸡西市人委决定从鸡冠区红星公社朝阳大队第五生产队划出19户社员、21个劳动力、85公顷土地,建立鸡西市国营朝阳果树示范场,总面积330公顷。当年栽果树4公顷,生产粮豆8万公斤,收入2.9万元。1960年,果树面积发展到30公顷,建果树苗圃4公顷。19...
第二节 良种示范场
第二节 良种示范场 1958年4月,市人委决定将城子河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四、第五生产队72户社员、48公顷耕地划出,建全民所有制园艺试验站繁育蔬菜良种。当年,市财政投资5万元购买种子、农药、设备等。繁育蔬菜良种4070公斤。其中,苹果青蕃茄籽15公斤,黄瓜籽50公斤,菠菜籽2500公斤,黑油光茄...
第三节 蚕种场
第三节 蚕种场 鸡西市柞蚕育种场,位于鸡冠区西南大乌拉草沟,距市中心10公里。1969年冬,市供销合作社以1.8万元购买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土坯瓦房6栋,接收土地6公顷,作为蚕业试验站址,编制30人。1970年初,建设场房900平方米,柞蚕场120公顷,放养柞蚕8把,购进试验台、标本瓶等设备,固定资...
第一节 机构队伍
第十章 农业机械第一节 机构队伍 1945年前,鸡宁县农村经济十分落后,农民使用的是旧式农具。日本“开拓团”曾在城子河、哈达等地使用“洋犁”开荒。新中国成立后,为迅速恢复农业生产,国家开始发放农业贷款,增补旧式农具和示范推广新式农具。1949年,国家贷给鸡西县改良农具152台。滴道、哈达、下亮子、...
第二节 农业机械
第二节 农业机械 一、拖拉机 大中型拖拉机 1959年,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台。其中,东方红—54链轨拖拉机2台,捷克产热特—25A轮式拖拉机3台。1967年,全市大中型拖拉机达到26台。其中,链轨拖拉机22台,轮式拖拉机4台。农业机械实行集体投资,国家扶助,社队经营。1976年,全市有链轨拖...
第三节 农机管理
第三节 农机管理 一、生产经营管理 1959—1961年,全市农机社有社营期间,农机没有专人管理,生产计划性差,作业不讲成本,代耕费随意要价,管理比较混乱。1962年开始国家办农机站,加强了管理。直属机耕队(分站)设队(站)长、机务队(站)长、核算员、保管员各1人。开展“三好”(机具维修保养好、...
第四节 农机修造
第四节 农机修造 一、农机具修理与拖拉机大修补贴 鸡西市农机具一直实行阶段修理,即主要集中于冬检(11—3月)和夏检(6—8月)。拖拉机大修以市农机修造厂为主。1975年新建了梨树、柳毛国营修理网点,其后滴道、城子河、麻山农机管理站也先后建修理网点。部分拖拉机在市农机修造厂修理技工参加下在网点进...
第五节 科研与培训
第五节 科研与培训 一、农机科研 1956年,鸡西县根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每省每地每县都要设一个农具研究所”的指示精神,建立鸡西县农具研究所。“文化大革命”开始即撤销。1972年初,成立市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1973年,在鸡冠区西郊建成239平方米办公室及试制车间。1975年,科研所职工7人,试...
第六节 农机供应
第六节 农机供应 1961年,鸡西市建立农机物资供应站,负责调拨供应拖拉机、农具及部分易损零配件业务。全站5名职工同农机局机关一起办公。随着农机事业的发展,供应品种数量不断增加。1965年,单独建设200平方米办公室和营业室,1970年搬迁到现址,逐渐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1977年,市农机物资供应...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第十一章 畜牧业第一节 机构 队伍 1950年,鸡西县成立畜牧兽医指导所,隶属县农业科,负责畜牧业生产管理和畜禽疫病防治,编制6人。 1952年,畜牧兽医指导所改名为县家畜疫病防治所。同年,由农业厅畜牧兽医训练班代培训结业的11名干部分配到各区担任畜牧助理员。滴道区和柳毛、城子河村先后建立兽医所...
第二节 畜禽饲养
第二节 畜禽饲养 一、大牲畜(牛、马、驴、骡) 沦陷时期,由于地主阶级的盘剥,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鸡宁县大牲畜很少,1945年,仅有大牲畜7000头。“九·三”抗战胜利后,县政府把发展大牲畜作为畜牧业的重点,实行“积极保护和大量繁殖大牲畜”的政策。以贷款、贷畜的形式扶持农民饲养大牲畜,开展爱护牲畜...
第三节 品种引进与改良
第三节 品种引进与改良 一、马 1947年,鸡宁县建立配种站4个,用4匹日本佩血伦公马,无偿为农民饲养的当地母马进行本交配种。1951年,省农业厅拨给鸡西县示范农场2匹苏联重挽马,配种员到农村巡回配种。1958年后,引进的品种和数量逐渐增多,开展以人工授精为主的马匹改良工作。1962年,大同种畜...
«
1
2
...
9060
9061
9062
9063
9064
9065
9066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