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三节 土地资源
第三节 土地资源 一、土壤 全市土壤有暗棕壤、草甸土、白浆土、石质土、沼泽土、河淤土、水稻土7个土类。以暗棕壤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70.5%,绝大部分为林业用地,宜于发展多种经营。 二、耕地 全市耕地46246.8公顷。1985年,全市计划内耕地25914公顷,分布在山前漫岗及河谷两岸平原,坡耕...
第四节 土地管理
第四节 土地管理 1950年,鸡西县政府派员与铁路东海站协商,将车站多占用的93.5公顷耕地归还农民。1954年,县长毕勇带领县、区干部与矿务局领导协商,合理解决小恒山煤矿竖井在架设电线中占用第二区(鸡冠)、第四区(恒山)的农民耕地问题,并付给600万元(旧人民币)土地补偿费。1957—1972年...
第一节 蔬菜
第四章 种植业第一节 蔬菜 新中国成立初期,鸡西县郊区有几十户菜农,种植面积小,产量低,品种单一,上市量少,供不应求。 1957年,全市建立蔬菜社8个,蔬菜生产小组150个,建设简易温室25栋,开展温床育苗、“土壕子”扣韭菜等早春栽培夏菜提前上市的尝试。当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3201公顷,收购商...
第二节 粮豆
第二节 粮豆 1907年,鸡西地区的张家街、鸡冠山、黄泥河子、平阳镇、城子河、梨树沟有200多户人家。这些从关内迁移来的垦荒者,开垦荒地种植玉米、大豆、谷子、高粱等粮豆作物。由于生产工具简单,地广人稀,广种薄收,尽管土地肥沃,产量却很低。随着鸡西地区煤炭资源的发现和开发,人口逐渐增加,粮豆种植面积...
第三节 经济作物
第三节 经济作物 1907年,鸡西地区从关内来的垦荒者在房前屋后零星种植向日葵、晒烟,自食、自用,小量就地出售。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人口增加,农民种植向日葵、晒烟数量逐渐增加,且有少量到市场出售,但发展缓慢。1948年,鸡宁县土改运动结束后,农民种植经济作物,主要根据自食自用和市场的需要自由种植,...
第四节 果树
第四节 果树 1945年前,鸡宁县仅有少量的山杏、山葡萄、山梨等10余种野生果树。1948年土地改革结束后,部分村屯农户在房前屋后栽植果树。1955年,全县有各种果树1.8公顷,年产水果1万公斤。1957年,市农林水利局设园艺科,管理、指导全市果树生产。1958年,丰乐人民公社红旗大队建立第一个集...
第一节 良种繁育推广
第五章 种子第一节 良种繁育推广 1945年前,农户用种子自备自用,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多采用穗选或扬场留上风头籽粒做种子。黄瓜、茄子、豆角、马铃薯等蔬菜多在秋收期选留硕大者做种子。因沿袭使用农家单一品种,产量低。粮食每公顷平均产量1050公斤(每市亩产70公斤),蔬菜每公顷平均产量7500公斤...
第二节 品种分布
第二节 品种分布 鸡西市境内农作物各品种分布在第二、三、四3个积温带内。 第二积温带 活动积温2500—2700℃,处地穆棱河、滴道河、黄泥河子两岸冲积平原地区,具有土质肥、水源足的特点,海拔180—250米,80%的积温保证率在2300—2400℃。干燥指数0.81,作物生长期120—125天...
第三节 经营管理
第三节 经营管理 一、计划管理 1976年,市种子公司按年度计划统一安排下达供种、繁殖、经营、资金使用等具体指标,基本上做到年初安排计划,按季检查执行计划,半年和年终总结实现计划。实行合同制对全市农作物种子的产、购、销、调等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发挥种子部门的职能作用。年底,全市供种量达43.2万公...
第一节 肥料施用
第六章 技术措施第一节 肥料施用 1945年前,鸡宁县人少地多,土地肥沃,农民种地基本不施肥,靠自然地力生产粮食,广种薄收,产量很低。 1948年,鸡宁县土改运动结束后,翻身农民分得了土地。1949年全县成立临时性、季节性、常年性互助组后,开始积农家肥,往地里送粪,多打粮食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抗美...
第二节 植物保护
第二节 植物保护 新中国成立前,鸡宁县农民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认识肤浅,发生病虫害时,农民只能听天由命,任其自然;发生严重虫害时,农民采取人力捕捉拍打、喷洒用烟梗浸泡的水,效果很差,农业收成无保证。 新中国成立后,在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县政府(县人委)对作物保护工...
第三节 技术推广
第三节 技术推广 1953年,鸡西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立后,全县各区相继成立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技术推广站通过试验、示范,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到农业生产中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958年,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全市耕地普遍实行平播的基础上,推广耙茬播种和平翻垅作,使耕作制度向着翻地与耙茬...
第一节 白瓜子
第七章 土特产品第一节 白瓜子 白瓜子,俗称面瓜子、角瓜子(西葫芦子)。按子形分为雪白、光板、黄厚皮和毛边4个品种,是鸡西市传统的土特产和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鸡西市农民生产的白瓜子具有个大、皮薄、子仁饱满的特点,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深受客户欢迎。 50年代初,白瓜子生产由农户自由种植,每户几十棵...
第二节 西瓜
第二节 西瓜 鸡西地区农民栽种西瓜有悠久的历史。西瓜汁多瓤甜,具有消暑解渴、清热利尿功能,成为夏秋两季人们喜食的果品,也是当地一种土特产。另有一种类似西瓜,名称“打瓜”(又名黑瓜)。“打瓜”籽可炒熟嗑食,质细味香。 50年代初,鸡西县每个村仅有一两个敢冒风险的农户种植千八百棵西瓜,收获后,到市场...
第三节 香瓜
第三节 香瓜 50年代,鸡西县农村有少数农户种植少量香瓜,除自食部分外,其余挑到城镇、矿山居民区和农贸集市上出售。1955年,全县香瓜种植面积5.6公顷,每公顷产量7500公斤,总产量4.2万公斤。香瓜品种有早熟品种牙瓜、中熟品种羊角蜜、晚熟品种顶心红等。 1957年,市人委把香瓜生产摆到与发展...
«
1
2
...
9059
9060
9061
9062
9063
9064
9065
...
17821
17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