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要闻动态
机构概况
龙江省情
党史研究
党史知识
志鉴研究
宣传教育
机关党建
馆藏资源
预决算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馆藏资源
>
数字方志
馆藏资源
数字方志
数字年鉴
数字农垦志
史志龙江展馆
馆藏检索
第一节 采购
第一节 采购 购货方式 一是国家拨给;二是参加物资部门之间协作。调剂余缺;三是国内工业生产;四是国外进口;五是社会收购。进货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进货;再是分散进货。交货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提货制(或自提、取货制),由本部门派人到供货地点,凭订货合同或调拨单(提货单)提取。并按供需双方议定的办...
第二节 物资供应
第二节 物资供应 物资供应结合不同时期生产形势,由县计划委员会制定物资投放量和投放重点,依照“先计划内、后计划外、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按“农、轻、重”的次序,综合平衡、合理分配、随进随供,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投放的项目有:农田基本建设、水利排灌、农机具维修、计划内基本建设。 附:...
第三节 物资交流
第三节 物资交流 物资部门是国家物资流通领域的重点单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为了发挥物资企业的促销保供作用,1976年以来,县物资局参加省、地县各种形式物资交流51次。 附:外协物资统计表 外协物资统计表
第四节 经济效益
第四节 经济效益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工农业生产对物资的需要量逐年增加。从1960年建局到1985年,固定资产由4万元,增到137万元,年总购进金额467万元,增到5033万元,年销售额607万元,增到5635万元。1985年上缴利润38.6万元。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
篇下序
第五篇 交通邮电篇下序 勃利境内,东北有倭肯河所阻,南有哈达岭相隔,形成交通闭塞。 1883年(清光绪九年),吉林将军铭安,督办吉林边务及宁古塔、三姓等处事宜,钦差大臣吴大澄为招民垦荒和为商旅,军队提供交通方便,修筑从宁古塔(东京城)至三姓(依兰)经由勃利境内的道路,全长约300公里。1910年...
第一节 道路
第一章 道路桥涵第一节 道路 1883年(清光绪九年),吉林将军铭安。督办吉林边务及宁古塔、三姓等处事宜,钦差大臣吴大澄,修筑宁古塔(东京城)沿牡丹江经由铁岭河,通过勃利境内到三姓(依兰)的道路,全长约300公里。1910年(宣统二年)依兰道尹王瑚亲率100余人,50匹骡马,历经37天,修筑从依兰...
第二节 桥涵
第二节 桥涵 1918年建县以后,到1949年32年间,共修筑桥梁11座。1949年到1985年,37年改造县级以上公路桥梁39座,乡级公路桥梁24座。 1965年建成钻孔灌注桩矩形盖板式永久性桥梁2座,石拱桥2座,1966年建成双曲拱式永久性桥梁4座,石拱桥1座。经过逐年修建和改造,使县级公路...
第一节 公路运输
第二章 运输第一节 公路运输 1925年(民国14年)商人刘子仁、李润芝、张树田首办长途汽车公司。开始有客车4台,营运路线有勃利至依兰,勃利至土龙山、勃利至二道河子(今双河)。勃利至刁翎。1927年(民国16年)又有商人萨钟凯等人购买美式万国牌汽车3台,成立长途汽车行,从事客运,营业路线由勃利至梨...
第二节 铁路运输
第二节 铁路运输 勃利境内铁路83公里,牡佳铁路和勃七铁路成“丁”字形,在境内中部地区穿过,勃七铁路在25公里480米处与七台河市分界。牡佳铁路和勃七铁路联接线在勃利至大西站间。 勃利境内有铁路车站10个,线路所2个,在牡佳线上自南向北依次是:佛岭站、通天站、勃利站、勃北线路所、大西站、杏树站、...
第三节 人畜运输
第三节 人畜运输 建县初期,境内仅有一条能通往依兰的官道。当时农民使用通轴大铁车运输,因制造粗糙,笨重,转动不灵,每台车至少要有4匹马拉,多则7~9匹,三节套,但载重量不超过七石粮(约2500公斤)。 农民每年在封冻季节,开始把自产粮豆运到依兰或梨树镇出卖,有时给商人拉脚,每次往返于依兰需10~...
第一节 安全管理
第三章 交通管理第一节 安全管理 解放初期,交通事业发展缓慢,机动车辆较少,交通安全没能列入日程。1952年,县在交通科设兼职交通管理安检人员。1975年正式成立交通监理站。1979年按省厅文件精神监理队伍扩大为12人,负责贯彻执行交通安全法规,培训,考核驾驶员。检验机动车辆,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征...
第二节 运输管理
第二节 运输管理 1950年以前,县没有专业运输队伍,1951年3月松江省派运输管理人员,常驻勃利,管理依兰、佳木斯等地来勃利的客货汽车和本县内个体马车的运输业务。1952年,按照发展全国联运业务,活跃城乡物资交流的指示精神,县成立了联合运输站。配备10名工作人员,开始办理面对全国范围内公路、铁路...
第三节 公路养护
第三节 公路养护 1949年以前,全县仅有两条县级公路,7条乡镇公路,均是长年失修,弯弯曲曲,高低不平,又窄又洼的土路,冬季雪阻,雨季不通行。1950年,对原有公路加强了养护,新建木桥4座,修桥12座,建木涵洞22个。为了强化道路养护,1960年4月,县成立养路段,对公路实行专群共养,民车负责备料...
第一节 邮路
第四章 邮政第一节 邮路 1922年(民国11年).勃利县设立邮寄代办所,开通了勃利至依兰的邮路,全长50.9公里。当时邮件传递采取人背肩扛或马驮运送的方式,每9天可往返一次。代办所有两名邮差,负责城乡的来往信件。 1930年(民国19年)1月4日,勃利成立三等邮局,又开通了勃利至梨树镇邮路,全...
第二节 函件
第二节 函件 1922年(民国11年)开办函件业务,因为交通不便,数量较小,1929年(民国18年)11月,函件业务种类陆续增加,最多每天可达到250件以上。 1933年(伪大同2年)成立伪县公署,接管了邮局。由于伪满洲国和日本、朝鲜邮路的开通,加之日本侵略军及日军官家属、商人、开拓团等人员增加...
«
1
2
...
9314
9315
9316
9317
9318
9319
9320
...
17821
17822
»